樱桃

脾胃是这样用坏的,生活中这4个杀死脾胃的

发布时间:2020/9/4 14:53:28   点击数: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气是脾胃之气,一个人的性格和脾胃有这密切的关系,所以被称为“脾气”。脾气不仅代表一个的性格,更是体现一个人脾胃的消化功能的好坏,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做好脾胃的养护。如何看出脾胃的好坏呢?

如何看出脾胃的好坏呢?

1眼:

黑眼圈-脾胃血气浑浊

眼袋是胃经的起点,较容易沉淀浊物,

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

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鼻:

鼻翼发红-脾胃有热

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一般说明脾胃有热。

3嘴:

嘴唇无光泽-脾气亏损

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

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

甚至显偏*,而且会经常脱皮。

4脸:

肌肉松弛-脾胃虚弱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

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多,多是因为脾胃虚弱而所造成。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脾胃不舒服的问题越来越多,想着平常写文有很多写脾胃的,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不舒服呢?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长寿、健康很大一部分都要看脾胃的好坏,这个问题可不能忽视。

后来发现大家是很多生活的细节没注意,都知道不吃寒凉,却没注意生活中这四个坏习惯正在缓慢的 脾胃。

它们不仅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及吸收,食物消化不了还进一步加重湿邪、热邪、痰邪等影响身体的问题。

以冷饮为例,都知道冷饮伤身体,尤其是小朋友,但有些小朋友就是停不下来,何况停不下来的又岂止小朋友呢?你可以说这些人意志力不足,但是如果了解点中医,从身体入手,用一些简易诊断判断一下,确实有热的喝一些菊花、绿茶、酸梅汤等降火的饮品,而因为肠胃淤堵导致胃火不降的虚热症,通过一些功法和自我按摩就可以解决根本问题。

很多小朋友在治疗调理后主动变得不爱吃冷饮,一是恢复知觉发现吃了确实不舒服,二是看见了变莫名其妙地不想吃,这也是知觉恢复的表现。甚至仅仅是一个中脘穴,点按疏通开后便能让很多小孩子和成人对生冷不再感兴趣。

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相信是很多家长挠头的问题。其实无论成人还是小孩,改变习惯都是很难的事。在中医的角度看这不仅仅是意志力的问题。

身心不二是中医对待人体的基本观念,不片面强调身或心的单一方面。所以习惯的养成不应该单一责备心理意志力层面的问题。因为有时身体问题也会成为半途而废的助力甚至元凶。

01

吃对可以养人,吃错也可以伤人

民以食为天,吃对可以养人,吃错也可以伤人。

中医大家李东垣《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脾胃的首先就是饮食,脾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运化食物,和食物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受食物影响。

现在很多懂养生的人都知道不吃寒凉、辛辣的食物,却光注意食物的温度,忘了食物的性质。

之前和大家聊过水果的寒凉温热,比如西瓜这种凉性的水果,脾胃弱的人吃就容易拉肚子。

除了西瓜这些水果也都是偏凉的

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正常的人也尽量不要空腹、大量的吃

而大家常吃的*瓜、香蕉,其实也是偏凉的,夏天很多人不想吃饭,或者减肥的时候把*瓜、香蕉当主菜,对脾胃也是一种 。

*瓜、香蕉的凉性没有西瓜那么凉,生活中少吃一点,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吃是可以的,但不要只吃这俩。

除此之外还有大家常吃的小西红柿(樱桃番茄)、黑木耳、生菜、海蜇、花蛤、苋菜等等,绿茶、凉茶、祛湿热的茶等等,脾胃好的人吃可能不明显,但脾胃弱的人就容易不舒服了。

对于这类人来说,调理身体,根除掉想要物理降温的生理错觉,对于戒除冷饮和其他坏习惯大有帮助。

身体好了就能戒冷饮就能变好人,这是把人物质化的机械主义。刚才说了,中医不片面强调单一方面,有道是“身瘾好戒,心瘾难除”。用中医的角度讲,任何习惯或者心理依赖其实都已触动到了我们的“心神”,要想解除这种缠绕,也必须要触及到神。

夏天天热出汗多,蔬菜水果要多吃,因为身体需要清热养阴,这些偏凉的可以适量吃,但寒凉的水果 是在饭后吃,蔬菜要尽量均衡。

脾胃虚寒、身体阳虚、气虚还是忍忍吧,或者饭中、饭后适量吃点。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多吃这些:姜、香菜、羊肉、山药、肉桂、孜然、板栗等。另有甘淡渗利的食物亦为补阳,如:莲子、玉米、玉米须、茯苓、冬瓜。

素食者能吃的的花生、黑白芝麻、椰子肉等也是补阳食物。素食的朋友需要注意椰子油热,易生痰,而椰子水凉,养津液。

夏日虚寒的人可口的瓜果没法尽情享用,风扇也不敢硬吹,一进一出空调房,可能就头疼发烧痛经拉肚子。碰上湿气重的天气,整个人就像在太阳下融化的雪糕一样,黏黏糊糊的,根本没有精神头儿动起来。

老辈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孔子也推崇吃姜「不撤姜食」。夏天吃姜,是因为生姜有温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正好能护住夏天的虚冷的脾胃,同时把身体积聚的寒气赶跑,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对于脾胃虚寒、阳虚、痰湿体质和长时间吃水果导致的身体各种反复、慢性疾病可以每天吃姜,等身体调理好之后就可以吃水果了。

0

没有好好吃饭

有些小朋友即便身体感觉上不想吃冷饮,但是想到曾经吃冷饮的甜美,也会抵不住诱惑。而如同所有坏习惯一样,冷饮这东西只要吃上一次两次,身体便容易回到越吃越想吃的恶性循环之中。坚持一段时间不吃冷饮,身体便不再想吃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够从恶性循环中脱离出来呢?

的饮食除了注意寒凉温热,也要注意饮食习惯。

1、七分饱,不过饥、过饱

的饮食是七分饱,应该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却还不想离开饭桌,可要是再吃的话就会撑。是一种似饱非饱的感觉。

过饥,即吃的量不够,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脾胃的气血也减少。

过饱,即吃的量过多,超过人体脾胃运化能力,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饱饥失常,饥一顿饱一顿,甚至一顿不吃,一顿当两顿,对脾胃都不好。

脾胃本来是规律的分泌胃酸结果发现没食物,或者一会儿多,一会儿少,脾胃自己都凌乱了。、味道、食物偏嗜食物与中药一样,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味的功效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相同。食物的偏嗜与五味的偏嗜对身体都不好。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以此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长期偏吃某种食物,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久而久之则破坏脏腑之间的平衡,导致脏腑病症。3、吃的时间不定我们经常说一日三餐,每天有吃早、中、晚三餐的饮食习惯,正常人到了吃饭时间,即使是不饿,也应该适当喝水或进食。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这是保护脾胃不受损伤的重要习惯。

成年人可以借助佛道、身心灵、自我管理等修行的力量,通过功课来使自己静心进而摆脱心魔。但对于自制力还不够的小朋友来讲, 的办法就是“换个环境,远离诱惑”。

因为人对生活的感受是全息的,习惯的生活环境自然强化原有的习惯。强迫自己跳出习惯,来到一个新环境,不失为一个辅助好方法。就像每一个冒险故事,去到新的世界收获新的伙伴,得到新的成长一样。更实际的例子是,很多学生在*训和夏令营的“强迫”之下,“被迫”过了几天,反而改掉了过去的坏习惯。因为这样跳出“日常”的生活,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活的“全息惯性”,把我们从心瘾的纠缠里拉出来。而家长应该注意,以此为契机,鼓励孩子把新的好习惯保持下去。否则回到熟悉的生活环境之中,就很容易一切照旧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胃病,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导致的。

03

脾胃不好是想的太多

针对甜品冷饮的话,徐老师曾经说过:“有些东西吃了伤胃,不吃伤心”。爱吃甜食是小孩子的天性。如同很多人抽烟、喝酒、烫头一样,成年人都无法根戒,为什么要苛责小孩子呢,谁还没有个不良嗜好呢?不良嗜好的 优点就是让人开心满足放松。所以中医强调的永远是平衡,而不是一刀切,疏堵结合才是王道。

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形容的都是情绪对身体脾胃的影响。“怒、喜、思、悲、恐”五志对应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而其中的怒和思对脾胃的影响 。生气发怒和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肝郁气滞,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有很多人生气、压力大、精神紧张都会拉肚子,还有一些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了,其实都是肝木乘脾土,脾土功能受影响导致的。除此之外就是“思”,思比较特殊:

一指思虑思念,想事情、想人。有些人碰上什么事都喜欢多想、放不下,一点小事睡着了也在想,思则气结,过度的想事情、人会导致身体的气运行不通畅,脾胃的功能就受到影响。

二指思考。这个思考包括学习、思维,人如果总是思考学习,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时很消耗气血的,而且这时候气血优先供应脑,脾胃的功能就降了下来。

最近群里有个朋友在备考,饮食很注意但脾胃这两天还是感觉不舒服,就是大脑思考太多导致的。要让脾健康,就要少生气,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状态,也要少思虑,心里少想点事,“傻傻”的人吃饭才香。

04

不加强运动,脾胃很难强大其实大家饮食与忌口做的很好,很多人把辛辣凉甜都禁了,按时吃饭,但还是一不小心就便秘或腹泻,脾胃变弱消化差、变胖,怎么都调不好,就是因为忽略了运动。大家总是忽视运动、思虑和压力的释放的重要性。而运动又能释放压力、减少思虑,不加强运动,脾胃很难真正强大。《*帝内经》“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划重点: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总是躺着,身体气的运行会变慢变弱,不通畅;总是坐着会导致肌肉的僵硬。伤气是全身的气,包括脾胃;“脾主肌肉”:运动使筋骨松开,肌肉松解,气血运转,又能反过来拉动脾胃运转,长时间坐着是对脾胃和肌肉的双重打击,也是肥肉(痰湿)的摇篮。中医常说的:动则升阳。吃药、饮食忌口顶多就是把脾胃这个「门轴」修好,你要是不去常开合转动,门轴还是会腐坏,脾胃还是会弱弱的,阳气升不起来。但中医的运动不是撸铁,比较好的是有氧运动,我更推荐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因为能身心同调,效率更高。不想动,可以打最简单的八段锦,可以把胖的练瘦,把瘦的练胖,总体更均衡。

脾胃问题向来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每年的七八月份,最适合养脾胃,这几个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对脾胃有很大益处,赶紧学起来,随时随地养脾胃!

1、吞咽唾液口中唾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具体操作:在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等到口腔内唾液盈满后,分次缓缓咽下。

、伸懒腰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的好坏,反应肾的虚实。通过对腰骶部的养生保健,可以达到强腰壮肾的功效。具体操作:取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4指在后,中指按在肾俞穴上。吸气时,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1次,可连续做8~3次。

3、揉腹部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压等。具体操作: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4、提肛具体操作: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每天早晚各做0~30次。提肛运动不仅能锻炼骨盆底的肌肉软组织,而且能让盆骨穴位得到按摩,尤其是对长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长期坚持可改善尿频、尿失禁、下腹胀痛的症状。男性常做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预防前列腺疾病。

5、搓足心具体操作:左手握住左足背前部,用右手沿足心上下搓次,至足心发热;再用右手握右脚踝,用左手沿足心上下搓次。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适为宜。一定要每天坚持, 按摩1~次,不仅可以起到补脑益肾的功效,还可以调节脾胃的功能,防治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

脾胃最重要的是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养,饮食和运动要同时进行。请把这些小细节转给脾胃需要呵护的朋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gx/4547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