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功效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风吹麦浪,小满来到
小满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四月中,小满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风吹麦浪,小满来到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得盈满,心之所向
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小满是表征降水的节气,寓意在小满节气前后,江河湖泊开始涨水,变得“小满”。
另一层含义,即中原一带的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因为还未完全成熟,不是“大满”,而只是“小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不蓄满水,就可能会造成田坎干裂,甚至到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每年阳历5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经60°时为小满。
小得盈满,表示一切还未得圆满,我们可以慢慢等待万物变化,一点点感受。
当缱绻的春日
如碧波上的涟漪
款款荡开
只需一个华丽的转身
就会变成夏天
仿佛立夏才刚刚过去
小满就迫不及待地来“换班”
XIAOMAN
小满
小满期间,古人为了让雨水充沛,让农苗长大,会开展各种祭祀活动,特别是为了提高蚕宝宝成活率,皇后都要负责“亲蚕”。是怎么回事呢?来了解一下。
《清嘉录》记载:“小满乍莱,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在江浙一带,会在此时节举行祈蚕节,期待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夏商周时期,养蚕技术已完全成熟,麻、丝、毛等纺织原料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纺织绣染等技艺逐步提高,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的记载。
自西周开始官方对养蚕非常重视,这项任务就落在了皇后的身上,称为“亲蚕”。皇后亲力亲为,采摘桑叶、照看蚕宝宝、给蚕茧抽丝,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
西周丝绸衣物遗存印痕,年宝鸡市茹家庄西周伯墓出土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后妃斋戒躬桑,以劝蚕事。孟夏之月,蚕事毕,后妃献茧。”古代后妃“亲蚕”“躬桑”,显示了对蚕桑业的高度重视。
XIAOMAN
丝绸之路
西汉张骞开辟了 的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和文化,传播到西域和欧洲,民间传说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在小满期间有祈蚕节,祈求养蚕有个好的收成。
“种桑养蚕”同“耕地种田”一样,都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里的大事,人们用蚕丝织衣保暖,制成各式的纺织品贩卖。
东汉时祭祀蚕神为苑窳(yǔ)妇人、寓氏公主。《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祠先蚕,礼以少牢。”(唐)李贤注引《汉旧仪》:“祠以中牢羊豕,祭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为了让神灵护佑蚕宝宝,顺利成活才能吐出更多的好丝,“小满”这天要向蚕神进献供品,还要用米面做成蚕茧的模样,放在稻草堆成的“蚕山”上。
玉人玉蚕组佩?西周玉饰。年扶风县强家村1号西周墓出土
西汉鎏金铜蚕,年12月石泉县前池乡潭家湾出土。
XIAOMAN
蹙金绣
法门寺博物馆藏有一件捻金银线做的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捻金银线就是把金银锤打成金银箔,裁成条状,以棉纱、蚕丝做芯线,把条状金银箔缠绕在线芯表面的一种工艺。
这件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属于唐代皇室佛舍利供养衣物。年扶风县法门寺唐地宫后室出土。为唐代仕女半袖上衣的典型式样,据分析研究,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捻金线,其打制金箔的厚度在2.4~5.8毫米之间,所用材料并非纯金,而是金银 ,银含量在15%左右。在制作捻金线时,大多数情况都加入了桑蚕丝捻成的芯线,且多为双股芯线。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藏捻金银线做的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
除此,小满时节,有三辆车要启动工作了,分别是丝车、油车和水车。古话说:“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小满节气故事多,今天就讲这么多。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