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功效 >> 宋词欣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BY文忆紫
《一剪梅·舟过吴江》
南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盘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注释
1.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南。
.浇:浸灌,消除。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节度史李侍女。渡:一本作“度”。
5.桥:一本作“娇”。
6.萧萧:象声,雨声。
7.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8.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创作背景《一剪梅》这首词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年)春元*破临安,在此之后词人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的无奈而写下的。
作品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上片起句既交代了时序,又点出“春愁”的主旨,表现出词人连绵不断的愁思。下片将自己羁旅在外的思归之情上升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作者
蒋捷(约~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