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偶然看见有人提着一大篮子红彤彤的小果子在街边贩卖。走近一看,哦,原来又到了吃樱桃的时节。只见那篮里的樱桃外表色泽鲜艳、晶莹剔透,红如玛瑙,美好得像一个个花季的姑娘。
网络上,“香椿自由”“荔枝自由”“樱桃自由”等话题的轮番登场,虽带着自嘲的心酸,但到底还是展示出吃货们对时节的感知与追求。看着季节的礼物一波接一波,莺飞草长、红情绿意,点滴都不愿错过。
实际上,樱桃在中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周代《礼记·月令》。樱桃在古代就有莺桃、荆桃、含桃等别称。“莺桃”的别称,源于果熟时节、莺鸟争相采食的生动景致。而另一别称“含桃”,则再现了“莺鸟含而食之”的画面,樱桃的调皮精巧呼之欲出。
虽然栽培历史悠久,在古代,樱桃也是珍贵的水果。古人们写珍贵的东西,总要强调脆弱,杨万里写樱桃入口是“轻质触必碎”“中藏半泓水”。触必碎,是娇嫩极;而半泓水,泓是深广。前者说皮薄,后者说水分丰满,看似简易,实质深邃。
那么,樱桃为何如此珍贵呢?那还得从樱桃树的生长说起,这樱桃树可以称之为娇气的“公主”,其根系尤其难打理,涝不行,旱也不行,病害更不行。能存活下来,顺利开花结果的,基本如同千*万马过独木桥,少之又少。还有供应期短、柔软的果肉不易采摘储存运输等都是它们的软肋,这些也都无形中抬高了樱桃的“身价”。
而樱桃身上那种娇美矜贵的感觉,却并不让人敬而远之,是真的有种令人从心底喜爱且乐于亲近的迷人气质。吃进嘴里,那样莹润饱满的一小颗,织着夏日阳光的花边,瞬间塞满了你的唇齿,为舌头带来一阵几乎察觉不到的微痒。然后,缓缓地吐出它的核,如同吐出一颗小小的牙齿。也难怪古人将樱桃列入“立夏尝三新”的风俗之中,这种以时令物构造季节感的风俗,仿佛没有尝过樱桃,便不算是入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的季节如此短暂,与其叹息光阴易逝,不如抓紧这大好时光,尽情地去享受这水灵灵的樱桃吧!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