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剧情 >> 种植番茄浇水也是一门学问,看看番茄如何进
水分是番茄生长所需的重要部分,果实中有90%以上的物质是水分。水又是番茄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和营养物质运转的载体。番茄植株高大,叶片多,果实多次采收,对水分需求量很大,要求土壤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番茄在湿润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才能获取高产。但决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种植西红柿浇水太多,不仅不会提高产量,反而会影响西红柿的生长,严重的可能导致死苗。下面介绍一下西红柿正确浇水的方法,供农民朋友参考。
1.秋延番茄浇好头三水
在秋延迟茬口的番茄生产中,整个生长期内浇水管理的关键在于头三水:第一水:随定植,随浇水。为缓解幼苗移栽时缺水状况这水一定要及时,决不能拖延。这样才能保证定植后植株尽快转入正常生长,可大大缩短其缓苗期第二水:在第一水之后,注意地面稍干后及时划锄,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保证土壤墒情。大约5天后,接着浇第二水。
第三水:定植后的15天左右,可根据土壤墒情浇第三水。因夏季高温强光,水分蒸发量大,所以一般第三水也要浇大水,然后也进行划锄。这三水对夏季定植的秋延迟番茄来说,是整个生长周期内水分管理的重中之重,可以为番茄苗期生长提供有利保证,还可以促进根系发育,促棵壮苗,使花芽发育更饱满,为丰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科学浇水严控樱桃番茄早衰
(1)按不同生育期特点进行浇水
一般越冬或早春茬生产中幼苗移栽时边定植边浇水,浇定植水后3~5天再浇1次缓苗水,一直到第一穗果坐住如蛋黄大小时再浇1次水。结果前期植株较小,叶面蒸腾量小,果数也少,通风量也小,一般可10天左右浇1次水(水量要小)。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结果数增多,通风量加大,蒸腾量增大,应缩短浇水间隔天数和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可7天浇1次,采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单果重,并能保证果实正常成熟。
(2)根据茬次特点进行浇水
冬暖大棚栽培的越冬番茄,定植期一般在10月底,此时除浇足定植水并及时进行中耕保墒外,一般至第一穗果坐住可结合实际情况适量浇水2次。再就是注重浇坐果水,然后可加盖地膜保温保湿,若采用膜下浇小水或采用膜下滴灌微喷等浇水方式,可在保证足够水分供应的同时避免降低地温。天气转暖后加大浇水量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早春栽培的大棚番茄,坐果后应及时浇水,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
(3)根据番茄长势浇水
植株深绿,叶片有光泽、绿而平、心叶舒展,是水分均匀适宜的表现。如心叶皱缩不展、叶色浓绿,晴天有轻度叶片下垂的为缺水表现,要及时补给水分。如心叶过度展开,叶大而薄,叶面吐水过多,是水分过多的表现,应控水防徒长。
(4)正确把握浇水时间
生育期应选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要通风、排湿,不宜在下午、傍晚或阴雨天浇水,否则易造成棚内湿度过大,引发叶霉病等病害。中午不宜浇水,尤其是在炎热夏季因高温浇水易影响根系生理机能,所以应早晚浇水,以利降温。
3.阴天晴天浇水要有区别
晴天气温高应逐渐加大浇水量,阴天就少灌或不灌,连续阴雪天气请勿浇水。当天气由晴转阴时水量要逐渐减少,间隔时间适当拉长;最好能做到浇水与施肥结合进行,施肥浇水后应合理通风换气。利用休棚期做好土壤处理,连续多年种植番茄的棚室,土壤环境日趋恶化,肥力降低,病虫害严重。进入夏季以后,应以休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为下一茬番茄生产做好准备。
(1)灌水除盐,防止土壤盐渍化。温室番茄生产中,由于长期大量施用磷酸二铵、复合肥等,土壤中盐类离子聚于土壤表层,pH升高,产生盐类障碍,影响番茄生长。降低盐类浓度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雨淋或灌水。温室休闲期间,应撤掉棚膜,让雨水淋灌土壤,使盐分淋失到土壤深层;或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除盐,也能有效淋失盐分。
(2)土壤消毒,降低病虫源基数。上一茬作物拉秧后,应及时清除根、茎、叶,减少病菌残留,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3)深翻土壤,熟化土层。土壤深翻30cm,暴晒,以杀灭病原菌,减少虫源,活化耕层,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满足番茄根系的正常生长。
(4)培肥地力,重施有机肥。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温室内应采用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