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王魏公集未收与诗歌作品

发布时间:2025/5/4 10:11:15   点击数:

《全宋文》将大典本误收三篇文删文存目,而《王魏公集》依底本未删文。文之外,据唐圭璋考证,《王魏公集》中的唯一一首词《西江月》实为王安石之作,四库馆臣误收为王安礼作品。

除了误收文词之外,笔者也发现了分类错误的祭文一篇,《王魏公集》中卷七“杂著类”最后一篇文为《祭谢左藏文》,左藏库”为宋代最大的财库,据龚延明载“左藏库使”简称“左藏”,因此“左藏”为官名,而观其内容也是为纪念某人的去世而作,其中有“疆毅果敢,报国以功”赞人之语,又有“精爽不忘”之句,意为“精神长存,永世不忘”之意。

《全宋文》辑得《王魏公集》未收十八篇文,另笔者经多方查找,又于《北宋皇陵》一书中辑得王安礼《宋宗室右监门卫大将军仲杵第四男墓记》文一篇,《北宋皇陵》是对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宋代帝王陵寝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的全面总结,巩义境内的北宋皇陵埋葬着宋代祖至宋哲宗七个皇帝,以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又被称作“七帝八陵”。

书中对陵园的现状、台基、砖瓦、地宫、陪葬品以及碑刻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范祖禹曾写过《右武卫大将军康州团练使第六男墓记》,记载的是赵仲杵第六个儿子出生及夭折的时间,王安礼记载的是赵仲杵第四个儿子夭折以及下葬的时间。

01《万年欢》

《万年欢》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冬景,写了邮亭繁似万点霜,清溪皓月,但是唯有暗香袭来,香从何来?“寿阳粉面初妆”,用梅花妆增色的寿阳公主比衬梅花,将梅花的自然天真的可爱形态传神的描写出来。

下闕转入思念的情感,面对这美丽的风景,却无人共赏,“多情对景易感”,但是人隔大庾岭,道路遥险,只能“迢递相望”,愈显凄凉。但是结尾一扫之前的阴霾,畅想见面之日,梅树已然结实,“恁时佳味堪尝”。

《点绛唇》相较于《万年欢》表达的感情比较单一,主要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放纵的睡,睡到朦朦胧胧,迷迷糊糊,日已西斜。悄无声息的庭院,只有花影随日转,怎能不让人升起对春日“柔肠断”的怜爱之情。

《全宋词》收录的的《潇湘忆故人慢》是从《乐府雅词》中所辑得,陆三强校点的《乐府雅词》以秦恩复刻的《词学丛书》本为底本,以徐乃昌本对勘,又以承启堂本、《四部丛刊》本和《四库全书》本通校,基本解决了《潇湘忆故人慢》这首词在《乐府雅词》各版本中存在的文字、词语等方面的问题。

但笔者认为还需要解决这首词的题目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在各个版本的《乐府雅词》中这首词题目均作“忆故人”,而在其它书中则不同。《山堂肆考》卷二百一十记载了王和甫的《潇湘遇故人慢》,《草堂诗馀》卷四记载的是《潇湘逢故人慢》,《花草粹编》卷二十二记载的也是《潇湘逢故人慢》,这三本著作用了“遇故人”和“逢故人”,“遇”和“逢”的意思基本相同,与《乐府雅词》的“忆故人”则完全不同。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应从内容进行分析。《全宋词》这首词上阕主要描写了夏天的生活。“薰风”即东南风,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之风,暗寓个人安居乐业之意。当此之时,樱桃初熟,正卖弄自己的鲜艳的颜色,“萱草”,古人又称其为忘忧草,面对此种良辰美景,展开玉做凉席,放下窗帘,准备做一美梦,梦到的是洞庭烟雨、孤舟一蓑翁,这里有种安于享乐、不问世事的闲适之感,同样是梦,和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激昂之梦截然不同。

02《王魏公集》诗歌研究

主要表现志向。但并未直抒胸臆,而是接上阕的美梦,夏日昼长,因“燕雏莺友相过”而惊醒。看到绿影婆娑、幽花绽放、新荷初露,又有好友相陪,一扫困乏之感,“青梅煮酒论英雄”,畅饮高歌吐真情。在这清明祥和的盛世之时,有志之士当为国效力,如若贪图享乐,虚度光阴,到头只能落得空悲切。最后将全词的中心点落到了政治抱负上,不再萎靡,不再无聊,有了几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迈之情。

从全文来看,上文主要写作者的生活,而情感的变化,是和故人饮酒之后转变的,这里的青梅煮酒,并不是梦中场景,是真实发生。因此“忆故人”就显得不很恰当,“逢”或“遇”更合适,《乐府雅词》的记载似误。王安礼的另外三首存目词的词名其中误收文三篇,词一篇,分类错误的祭文一篇,未收文一篇,词三篇,另外还有三首存目词。

《王魏公集》中现存的诗歌仅四十三首,收录最多的为七言律诗,共二十首,还有七言绝句五首,五言律诗七首,五言排律六首,五言古诗四首,五言绝句一首。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酬赠诗、咏物诗、山水诗、感怀诗等几类。

酬赠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杨辉在《礼与赠送酬答诗的起源和本质》中指出:“赠答酬送诗由礼的物质的赠答酬送脱胎而来,自然继承了礼的伦理性质,不仅具备了礼的赠答酬送的特定主体之间双方往来的形式,而且也秉承了礼的赠答酬送对对方赞美、崇敬、友好、劝勉、祝贺等内涵和礼以‘通上下亲疏远近’的本质和功能,赋予这类诗歌以实用的品质。”

曾酬诗不仅是中国“礼”的传统所要求的,更是作者宣泄自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古代诗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王安礼大半生都身居要职,又常常转任各地,每在一个地方总会结交一些朋友,而离开之后寄送书信和诗作以聊叙旧情也在所难免,参加的宴席也不在少数,在这些活动中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或思念、或感谢、或赞美的感情,因此在《王魏公集》中酬赠诗占了很大的比例。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诗缘情而绮靡”,王安礼的诗歌创作同样透着情感,而在赠酬诗这些作品中,又可分为寄书信与远方朋友类、送别朋友类、宴席酬唱类。

03思想内容

《常州寄吕进之》这是王安礼寄给朋友的一封书信,这封信和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月夜》中杜甫看到的是长安之月,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鄺州月,闺中只独看”。都是虚写的想象中的场景,最后一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才转到自己的身上,又虚构了一个见面时的场景。

在王安礼的这首诗中,同样开篇并未写自己境况如何,而是描写朋友所在之处的景物,“子与山水进”,与巍峨雄壮的霍丘山相近,与浩浩荡荡、分秒不綴的蔡河相近。面对着这样美好的事物,你却无暇欣赏,但是却挂念着远方的我,登高望远,寄给我书信来。

王安礼开篇都是想象朋友所在之地的环境、朋友所做之事、朋友所思之情,并未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写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反过来衬托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因为念之深切,所以想象的场景也愈加逼真。

王安礼这首诗,不同于杜甫的五言律诗,杜甫在想象完妻子的思念之状之后便收笔畅想日后见面场景,而王安礼并未到此为止。一句“非唯慰我思,亦以解子忧”的过渡句,从遥想朋友自然过渡到了自己的身上,高明在于此处,不着痕迹在于此处。

下面的诗句都是写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和前面诗句中的“霍丘”和“蔡河”对应的是“东山”和“邗沟”,同样是山水,但是这里的山不雄伟、水不畅通,颇有李白“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的无奈,又可说明朋友之间远隔千山万水联系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所以发出了一句“惜哉所处异,会合宁易求”这样的感叹。

最后一句的“何时春风来,从我繁台游”,王安礼也和杜甫一样,憧憬着将来相见那天的快乐和高兴。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仅杜甫、王安礼有之,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是这样的一种期待和兴奋。全文前后照应,虚实相生,表现了较高的写作技巧。

04结语

从现存的王安礼的赠别诗中分析,所记载的都是朋友调往外地任职而创作的。如《送卢大雅赴闕》、《送吕陶赴闕》、《送别范希声》等,所写的内容一般开始写送别的眼前场景,后写到任之后的励精图治、政治太平的场面,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这也是为什么四库馆臣评价王安礼“经纶自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jq/465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