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冷淡风生产力MacBook苹果11Pr

发布时间:2023/5/19 9:13:34   点击数:

个人的办公主力机是49入国*的最后一代Intel芯片MBP13,官翻16GB+1TB版本,价格并不算美丽,不过性能够用。

没上M1是对软件兼容性和可能的架构bug存疑,图稳定才选了老款。如果天天要拿来工作,只追求性能、看跑分未必能买对,拿来即用意味着系统要熟悉、各种生产力软件要稳定,之前一直用了第一代NewMacBook,因为从事工作对电脑性能要求不高,最多就是偶尔做做视频、修修图,所以其实MacBook也够用了,因此当换成MBP13时,对于系统和软件易用性本身,个人是觉得没啥区别,反而是便携性大大减弱,影响了体验度——用过“薄如纸”的MacBook的朋友一定会感同身受的。

至于实实在在的提升,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能感受出来的:首先就是(相对的)大屏带来的体验度上升,尽管黑边还是不小,不过13.3已经能给我ok的感觉了,之前的12寸的确小了点;第二是touchID,配合密码记忆实在很香,大大提高了效率;另一提升效率较明显的地方是更宽大的触控板,苹果的触控板业界第一应该没人反对,配合各种手势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扔掉鼠标;最后就是键盘手感的大幅提升,相比剪刀脚键盘,MBP13的巧克力键盘键程更长,确认感更明显,和Mac用的MagicKeyboard手感非常相似,绝大多数人刚上手都不会有不适感,而NewMacBook的超短键程可是让我适应了好一阵子。

公认鸡肋的touchbar在全屏看视频时还是有点用的,而处理器和内存升级带来体验在打开某些软件时也会有感知--稍微快一点,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卡顿情况,之前那台MacBook在打开多个软件后偶尔会变卡顿,而MBP13几乎没遇到过这一问题。至于性能吊打i9的M1版本MacBook我也没啥念想,目前的机器性能够用,运行噪音基本没有,除了便携性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基本都符合预期,再战个5年问题不大。

桌面中枢主力辅助——Realforce白色87键PFU限量版键盘

同事是玩机械键盘的大佬,有n把定制键盘,各种酷炫,当然每天做边上噼里啪啦打字也是逼我们每人都买了副降噪真无线用来隔音。受其影响,我也接触了类似大F--斐尔可的茶轴、大L--利奥波德的红轴、包括樱桃经典红轴等等主流量产,最后总结就是--手感并非是玄学,但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大多数键盘用久了都会习惯;个人更适合红轴这种没有段落感的轴体,而且压力克数较轻,这样文字输入会不那么费力。

最后就是更喜欢PBT键帽而非ABS键帽,用filco的时候,尽管不少人吹细腻如婴儿肌肤一般,然而爱出手汗的我却更喜欢干爽甚至有些生涩阻尼感的PBT键帽,ABS对我来说太滑了,另外就是用久之后的打油不能忍。

所以之前走马观花式的玩过一轮国内外机械键盘后,对大L的红轴印象最好——很轻、无段落感,打字行云流水,状态来了的时候甚至能做到“心手合一”的程度,这种思路完全不被打断畅快输入的感觉实在太爽;第二点就是大L的PBT键帽做工实在精湛,手感极佳,耐脏、不滑腻,完全不用担心使用寿命。于是乎机械键盘最终只留了一把FC,放家里台机上用了。

办公用的Realforce其实也是被同事种的草,原话大致是哎呀量产机械键盘玩到大F大L基本都到头了,接下来要么玩定制,要么静电容退烧。作为一个“相对务实”(实则折腾)的数码爱好者,还是对静电容更感冒。定制这种花里胡哨的键盘或轴体对我来说会有更大的折腾风险,选择太多,需要做的功课太多,不打算花这么多精力,静电容选择就要少了太多,一共就Realforce和国产的宁芝和阿米洛等寥寥几家。

另外定制键盘本质上还是机械键盘,和量产键盘属于同质化产品,而静电容属于原理层面的质变,尽管也有“高级薄膜键盘”的吐槽向说法,不过本人起码没摸过,还是很想实践出真知一把,于是就在静电容键盘里选了。

之所以最后选了Realforce,原因也很简单:最老牌最具代表性的厂牌,永远是最稳妥的选择。就像买耳机首先会想到森海塞尔拜亚动力铁三角,买相机就尼康佳能索尼,静电容代表只有Realforce,其地位比机械键盘中的Cherry还高,HHKB和Leopold的静电容键盘其实也都是Realforce的,因此如果只能玩一把,就原汁原味吧。其实刚开始最想选Mac版,不过国内买不到只能代购,风险太大,而且价格要比win版贵几百,依然是求稳,就直接入了PFU限量版行货。

压力克数选的45g而非30g,因为用了45克的大L红轴,发现已经很轻很软,30g会增加误触的风险,而且也看到有说法是压力克数稍高会增加更多反馈感,反而有利于提升手感,于是不纠结,直接全键45g走起~~至于颜色,就很好选了,复古气质浓郁的白色比起黑压压一片实在讨喜太多,毫不纠结拿下!

实际上手体验有好有坏,做工确实一流,很有份量,各种细节挑不出啥毛病。放弃HHKB除了奇葩的键位之外最大原因是做工,RF的做工甚至比大L更好。手感,优点是一致性完美,不会像大L的大键出现手感偏肉的问题,缺点则是“心手合一”的流畅感没有了,纯手感来说比大L更Q弹,按压力度似乎也更大一些,顺畅感少了(这里实在想不出啥形容词能表达两者手感区别了,见谅),和MagicKeyboard比,手感完全不同,不存在什么“高级薄膜键盘”手感。最后一个小遗憾就是没有蓝牙,标配的一捆USB线的确会影响桌面整洁度,不过0延迟也能利好强迫症。

桌面中枢次要辅助——罗技MXAnywhere3蓝牙双模鼠标forMac版

键盘部分有点话痨了,鼠标部分就简单讲了,因为的确没啥好讲的——一路Anywhere系列用下来,基本不需要纠结就顺序升级了。

Anywhere2用了4年,右键出现过1次连击,自己倒腾了下恢复之后坚持了大半年,又开始连击,哎从最早的*金右键G9X到现在,罗技的连击问题似乎就是无解。摔了n次+再度连击,索性还是换了吧,普通版和Mac版好像就差一个usb接收器(Mac版只有鼠标),两点一线回家能少带一个东西,降了,看起来就比香多了。

基本功能层面,Anywhere3和2几乎没啥区别,双模一键切换适合多设备用,不用鼠标垫各种材质顺畅移动(主要是玻璃上可用,这点很赞),小巧的体积(这点对我来说最重要,本人手小)。新升级的Magspeed电磁滚轮在快速翻页时有点用,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次对我来说主要的盛升级点只有3个——新电池带来的更长续航、右键换新(不知道这次RP如何能撑多久)以及告别了随身携带相当容易丢的USB适配器,至于银白配色的颜值变化,总体也算是变好了吧,而且材质和手感还是不错的,和键盘较搭。

移动中枢——iPhone11ProMax

和MacBook一样,都属于过气产品了。不过还是没有任何换机冲动。苹果生态懂的都懂,综合体验还是最好,比如APP生态统一--iphone放在较远的地方在充电,来了个骚扰电话懒得去拿,就直接在MacBook上挂断;比如iCloud云数据共享--到了朋友家,原来只有iphone连过wifi,这次带MacBook过去都不需要重新问就可以自动连上wifi;比如接力功能--手机打字不方便,就先在电脑上打好、复制,再在手机上粘贴,这种设备互联带来的便利性用习惯了就懒得换别的系统了,可能有些功能其他安卓或win本也能实现,实现得还可能更好,不过工作之后实在是懒得重新去适应新事物,苹果目前用着舒服,不出毛病,质量稳定,就满足了。

之前安卓或win都有各种各样的致命问题--比如广告推送太多、更新次数频繁、软件质量参差不齐等等,劝退了好几波,最终血亏,现在学乖了也认怂了,还是老老实实苹果吧,起码没有不能忍受的问题。

11promax公认的缺点好像有两个:一个是重、一个是信号差。前者现阶段并不是啥问题,有哪个大屏旗舰不超过g的?信号差对我来说其实无所谓,因为本人平时很少电话,基本都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gx/4613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