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
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的弯下腰
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
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
但是,亲爱的,
我可以让你去品尝这样的大米。”
这些天,如果你刷抖音,或许就会发现,直播间被一位英语老师直播带货的段子刷屏。这位老师叫董宇辉,用出口即是满分作文的节奏疯狂输出段子,也因此成为了6月爆火的主播。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有什么特点?
卖6元钱一根的玉米时,他能出口成章来段几百字的抒情散文,引起人们对无数美好事物的回忆。
说到鲥鱼时,他会说鲥鱼是世界上最优雅浪漫的鱼,即使被渔网抓住了,它也不会逃跑,只是害怕自己的鳞片会掉,所以坦然接受命运。
介绍铁锅时,他形容“是妈妈的手,父亲忧愁的面容,是老人盼游子回家的心”。
讲述火腿时,他说是“风的味道,是盐的味道,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时光腌制而成”……
是的,很多人早已在情感上和董宇辉的直播产生共鸣。
有网友发帖说,“四次点进直播间,在董宇辉的真诚感染下,买了N袋大米。”
“看董宇辉的直播,是哭着下单的。”
“我就买个玉米,你给我讲哭了”……
在他的直播间,从货品到人生哲学,细心的网友或许能感受到,除了情感的寄托,他更像老师、像朋友,与网友促膝而谈,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除了这些被忽略已久的情怀,生活中还有很多感动等待我们去发现,也还有许许多多藏在诗词里的美食,值得我们去品尝、去欣赏。
人们常说,爱做饭的人,一般都很豁达。或许在柴米油盐以及烟熏火燎中,他们能看到诗和远方。
就像苏东坡,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在厨房里找到诗意。
苏轼被贬黄州时,当地百姓过年过节有吃红烧肉的传统,为此苏轼写有《猪肉颂》一词,据说,这也是东坡肉的由来。
《猪肉颂》
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苏轼的世界里,人生是经历苦难熬出来的,猪肉是慢慢微火煨炖出来的,智者,吃也能吃出哲理,吃出诗意。
在苏轼的人生中,不仅美酒与诗词不分家,其实美食与诗词也是不分家的,君不见“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君不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君不见“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这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堪为经典,成为咏荔枝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诗。
在现代,同样是表达爱,国外友人可能会张开双臂给家人一个拥抱;而中国朋友则会贴心地问你一句:“今晚想吃啥?”。
和西方人相比,我们不善于表达情感,不善于表达爱,于是就把这种情感寄托在食物身上。
年6月,大型美食文化探索节目《中国味道》的一期节目中,青年歌手杨光在节目中展示他独特的烹饪技巧,而他此次寻味的美食——樱桃肉,则饱含他对姥姥的情感记忆。回忆起姥姥和奶奶时,杨光还在现场演唱其原创歌曲《中国味道》,以此诉说他对姥姥、奶奶的思念,令现场嘉宾观众为之深深感动。
仔细想来,当我们想要表达关爱时,也总是用食物打头阵。嘴上的话未必说得漂亮,但递到眼前的食物,却是最真诚、最熨帖的安慰。
漂泊在外的游子,每次回到家乡,爷爷奶奶总会把积攒了大半年的零食第一时间递到我们手里,面包、罐头、苹果、饼干……哪怕是饼干潮了,苹果蔫了,我们捧在手里也会泪流满面。
就像是董宇辉在直播间卖油桃时,他说:
“我们特别喜欢夏天的水果,喜欢夏天干净透彻的阳光,不知从何时起感受久久拂面的风。我们喜欢夏天阳光晒透的枝叶,我们喜欢夏天一场暴雨后的晴空,我们也喜欢夏天的阳光晒出来的果子。有着特殊的红,这一抹红仿佛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这一抹红在其他季节真是太难得了,我爱夏天,也爱夏天的你,感谢在年的夏天遇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