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剧情 >> 公然诋毁抹黑汉源大樱桃,作为媒体人,成都
年5月18日,成都商报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大概意思就是雅安汉源、山东烟台的大樱桃在成都市场冒充汶川车厘子,详情见下图:
每年都能看到这样的地域黑新闻,而每年受到 的总是汉源县,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以下是图片是去年大成网编辑为了售卖汶川大樱桃而公然诋毁汉源大樱桃为次等货的信息:
我在这里先为商报记者做一个常识性科普,记者在文中所提到“汶川车厘子”,所众周知“车厘子”其实是英文“Chrry”的音译,而“Chrry”翻译过来叫做樱桃,而樱桃多达多个品种,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记者所说的“汶川车厘子”叫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大樱桃”,关于这个百度百科有详细的说明。在汉源老百姓口中也只有大樱桃这种叫法。鉴于这样的情况,以下文章里我统一成为大樱桃,以下所有的图片也均为汉源大樱桃的配图。
作为川内知名媒体,成都商报记者竟然发表这样一篇不负责的新闻报道,有何居心?连媒体人最起码的原则“客观与公正”都没有做到,简直太令人失望了!
作为自媒体编辑,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媒体的原则:大众传播媒体是一种公权力,这种公权力处于媒体话语权相对优势的地位。媒体人必须保持社会的公正和人类的良知。媒体报道要做到相对的客观和公正,媒体人不公正、不客观,会导致侵害报道对象的利益。
为什么我要说商报这篇新闻不公正、不客观?道理很简单,在法院的庭审中,法官会因为原告的一面之词就对被告定罪吗?不会!
我们在这篇新闻里看到了记者对汶川单方面的调查就给汉源大樱桃贴上的假货、质量差的标签,并且一再强调汶川大樱桃是 的,最棒的。如果记者只说汶川的樱桃如何如何好这其实没有问题的,但你不能在没有调查、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为了捧高汶川大樱桃就公然对汉源大樱桃进行评价,这叫不客观,也叫诋毁!
作为汉源人,作为汉源的自媒体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站出来,不得不发声为汉源大樱桃正名,为勤劳、朴实的汉源果农讨一个说法!我没有记者从业资格证,也没有商报这样的后台支撑,但我有自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和做人的底线。我不会为了家乡的大樱桃而去诋毁汶川的大樱桃,我只能用事实依据,用公开、透明的数据反驳商报记者不负责任的结论!
据《满洲之果树》年记载,年美国传教士J.L.Nvius带进了首批10个品种的甜樱桃苗木、酸樱桃和杂种樱桃苗木品种种植于山东烟台东南山。
我们先看一下
汶川大樱桃的种植时间
年才引进
距今不过20年历史
那么汉源的呢?
大家请往下看
年就引进了
两地差了整整13年
13年的经验与技术
却被商报记者标上了冒充货的标签
我们再对比一下两地的地理气候
汉源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6′—°00′,北纬29°05′—29°4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被誉为“攀西阳光 城”。
汶川县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51′~°44′之间,属温暖带季风气候。
然而最适合樱桃生长的地方是:
说到这里我真想问商报记者一句话: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位记者在文中还提到价格问题,说汶川大樱桃大量上市的时候批发价能卖到20元-30元一斤,你以为这个价格真的就很高吗?真的就代表汶川的大樱桃特别好吗?下面这张图片是我去年在汉源县西溪乡亲自在果农手里收购的樱桃实拍照片,照片是使用手机拍摄的。
果实大小大家可以通过脉动饮料的盖子作为参考,那么我们看看汶川大樱桃的介绍,文章中提到这样一段话:“ 车厘子种植农户王绍根介绍,汶川车厘子大小和一元硬币差不多,单果重量在6克以上。”
而汉源的大樱桃单果重一般10—12克,营养丰富、具医疗保健价值、经济效益较高,被誉为“果中珍品”、“宝石水果”。
那么一个一元的硬币和盖子相对比呢?请看下图:
我就想知道,这样对比到底是哪里的大樱桃更符合记者口中的“个小、只有指甲盖大”的大樱桃?而上面那张我亲自拍摄的汉源大樱桃价格是多少呢?43元/斤,并且是“翻背篼”的价格,这里说明一下什么叫“翻背篼”:在跟果农的直接交易中,必须把背篼里所有的樱桃一起买下来才能享受到批发价,换句话说翻背篼就是批发价,一般一背篼最少也得40斤左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零售价会是多少?拉到成都经过几次倒卖后又会卖到多少?
BUT!大家不用去想了,去年我跟一些外地来汉源收大樱桃的商贩聊过,他们会在汶川和汉源两地收购大樱桃,汶川的樱桃基本销往成都,而汉源的大樱桃更多销往江浙沪广,不是因为汉源的大樱桃不好吃,而是汉源的大樱桃收购价格更贵,更适合在江浙沪深等高收入等地售卖。
再对比一下四川各地产业规模,汶川属于阿坝州,而阿坝州种植大樱桃的不仅有汶川,还有理县、茂县等地,而整个雅安的樱桃种植几乎全部在汉源,只有汉源的气候条件符合大樱桃种植。
小编想说,不管是汶川还是汉源,都是川内大樱桃种植基地,媒体又何必分出一下高下来?多多报道一下果农日晒雨淋种植大樱桃付出的汗水不好吗?去年汉源清溪、双溪、服装等地的大樱桃基地遭受了惨烈的冰雹袭击,产量剧减,甚至还影响了今后2、3年的产量,如果商报的记者亲眼看到果农欲哭无泪的无助脸庞时,还忍心诋毁他们用汗水、泪水精心种植的劳动果实吗?
商报记者,希望你们不要丢掉媒体人的良知,守住媒体人的底线,来汉源亲自了解、品尝汉源的大樱桃,再做出报道不是更好吗?
编辑:宅神
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jq/45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