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半月谈有了产业支撑,好日子不再遥远新华

发布时间:2023/10/21 10:47:46   点击数:
北京皮肤科网上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27/9495179.html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nlvye.com/

半月谈记者张浩然宋晓东

累计脱贫户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5%,今年5月完成脱贫摘帽……河南省虞城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激活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并积极引入社会扶贫力量,探索致富之路。

游客在虞城县刘杨庄村的梨园采摘郝源摄

臭水沟变香果园

每到初秋时节,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的“十里画廊”大棚里,葡萄满藤,如玛瑙般晶莹。“你早来两个月就能尝一尝。这葡萄可甜了,不愁卖,连小鸟都抢着吃。”韦店集村村民张存福说。

“十里画廊”是虞城县打造的绿色休闲产业基地。别看现在绿树成荫、硕果满枝,几年前还是人人捏着鼻子走的臭水沟。

年,虞城县将环境整治纳入脱贫攻坚整体规划中,建设“十里画廊”项目。如今的“十里画廊”三季有花、四季有果,17个大棚分季种植。春有樱桃,夏有桃杏,秋有葡萄,冬有草莓。每个大棚年利润超过2万元,在采摘高峰期,“十里画廊”雇工超过人,带动一批贫困户就业。

韦店集村脱贫户高翠兰在“十里画廊”打工,一年工资收入超过元。“生意越来越好,等攒下来钱了我也想包个大棚。”高翠兰说。

越来越多的“韦店集村”在虞城县开花结果。李老家乡唐楼村第一书记田秀章说,这几年,村里修了柏油马路,通了自来水,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贫困户也有了稳定职业。

扶贫产业渐显规模效益

产业是支撑脱贫攻坚的保障。虞城县引导各镇村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种植、速冻蔬菜加工、奶牛养殖等产业,建设以红富士苹果、*金梨、油桃等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带。全县10万亩荠荠菜、10万亩青贮玉米、10万亩*桃(酥梨)种植已初步形成规模效益。

半月谈记者看到,虞城县郭土楼村的雷竹基地宛如江南竹海,亩翠竹蔚然成林。随处可见的竹篱笆墙和竹工艺品,成为郭土楼村的特色招牌。

村民杨新文是种植雷竹的带头人。他说:“每亩地产竹笋多斤,能赚元。单靠种粮,一亩地最多赚元。”如今,郭土楼村20多名贫困户全部在村里务工,或开发竹工艺,或加工天然食品,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作为农业大县,我们还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养殖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虞城县县长白超说,目前科迪集团、正邦集团等龙头企业已在虞城县建立了奶牛、生猪等养殖基地。

社会扶贫聚合力

社会力量也为虞城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动力。年5月,碧桂园集团与虞城县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组建5人的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县帮扶。

在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苗木基地,68岁的李素珍和丈夫朱心芳都在苗木基地打工,每人每天工资50元。李素珍说:“我前两年得了乳腺癌,看病、吃药、做手术把家里掏空了。幸亏有这扶贫项目,病才治好了,俺家也脱贫了。”

李素珍所在的这片苗木基地,是碧桂园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建设的扶贫产业基地。碧桂园集团扶贫项目负责人张腾介绍,企业以每亩元的租金流转亩土地,种植绿化树种6万余株,吸纳长期工人25人,短期工人80余人,累计用工千余人次,发放工资20万余元。

“这样的帮扶是双赢。”张腾说,“我们公司的项目本身就需要大量绿植,直接建立苗木基地减少了成本和中间环节,又给村民们带来了工作机会和收入。”

在虞城,碧桂园启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近20个,累计投入资金超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0余户。社会力量成为推动虞城脱贫致富的新动能。

“脱贫不是终点,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才是目标。”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说。(刊于《半月谈》年第22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jq/4624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