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庄子说,做人不要太惠施

发布时间:2018/4/30 0:55:28   点击数: 2 次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和惠施无疑是一对超级CP。

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哲学家,都爱好高谈阔论,却偏偏立场相对。

庄子更像一个艺术哲学家,惠施更像一个逻辑哲学家。

正所谓棋逢手,使他们动不动就要辩论一番。

因此,江湖中流传着很多他们“相亲相爱”的故事。

日常的画面是这样:

惠施:魏王给我送了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可是这种葫芦什么都做不了,就像你的学说,最没用了。

庄子:那是你不会用,别BB。

惠施:……

惠施:我有一颗大树,白送都没人要,就像你的学说,大而无当,最是没用。

庄子:(省略五百字的吐槽)我拿这棵树来乘凉不行吗?

惠施:……

每次都想呛庄子,却每次反被庄子呛,惠施的内心是崩溃的。

于是他发愤图强,在梧桐树下苦练辩论之术。

后来惠施不但成为了一个 哲学家,还做上了魏国的宰相。

功力大进又急于找回场子的惠施找到了庄子。

他们一起去河边玩。

庄子兴致很高,看见一群鱼游来游去,便随口说:“鱼儿出游从容,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一听,就知道自己翻盘的机会来了:“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一听,有杀机啊,便马上顺着这句话回了一句:“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穷追不舍:“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

庄子:“慢着!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时候,就说明你知道了我的意思才问我,那么我在桥上自然也能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

这就是 的“濠梁之辩”。

鱼快不快乐不知道,但是他们两个估计快乐不了。

惠施嘀咕,庄子是流氓啊,尼玛又输了。

庄子暗想,这货真的很扫兴啊。

试想,当你看见一群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你觉得很美,

于是告诉了你的朋友。

你朋友看了之后,却说:“这鱼一定很好吃。”

这时你说,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听而不闻、呵呵一笑,那你 是个有素质的人。

如果你接着马上和朋友讨论起怎么吃的问题,那你们一定是真(吃)爱(货)。

但很多人肯定要在“好吃”这个点上做文章:

“这里的鱼一定不好吃,巴拉巴拉。”

“这种鱼我可不吃(省略五百字)。”

既然让我扫兴,那我也要让你扫兴。

这是一种“友好的报复”,常见于关系较好的朋友。

如果关系不好,是 不会到争执这一环节的,一个词(你懂的)就解决问题了。

所以尽管庄子和惠施经常争辩,却仍然是一对好基友。

不过这种观察力和欣赏力都不在一个维度的情况,真的好尴尬有木有。

本来你叫朋友来看鱼,是想分享你的喜悦,可是……

朋友却是来抬杠的。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组合——艺术范和逻辑范的神奇组合。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对情侣在争辩。

男的说:“你看,这樱桃树好美啊。”

女的看了一眼,说:“明明是桃树。”

“桃树不是这样的,这是樱桃。”

“桃树。”

“樱桃树。”

……

这个对话虽然也展示了感性和理性的差别,但显得特别可爱。

因为两人都知道争论的重点不在于桃树还是樱桃树,甚至连争论都谈不上。

这是属于情侣间的俏皮话。

正如同“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争论表达自己的爱意。

但更多时候,当你在表达你的认识时,总是有人会理性而“礼貌”地指出并加以改正。

如果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对的,一句是错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肯定会指出错误的那句话,而非正确的话。

这看起来很正常,因为很常见。

但在潜意识中,人们往往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并期望自己说出对的见解。

正因为如此,故而纠正别人的错误所产生的快感是加倍的。

所以人们才对别人的错误那么喜闻乐见。

哪怕他们明知你话语的重点并不在此,他们也一定要加以点明。

因为,这确实是一件很爽的事啊。

这种行为不难理解。

然而却并不讨喜。

他们硬生生将一件审美的事“扭曲”成了是非题。

问题是,“濠梁之辩”垂名千古,语言也极具美感,令人深思;

但是,绝大多数人进入是非题环节,其产生的争论都是无趣的、无意义而且伤感情。

世间少有庄子那样的艺术哲学家,也少有惠施那样的逻辑哲学家。

他们能成为意气相投的超级CP,然而更多人的友谊却因此而受损。

一个学识丰富的人去问禅师,禅是什么。

心里却在想怎么难倒禅师。

禅师听了之后,却不说话,只是给那人倒茶,

很快,杯子就满了,然而禅师视而不见,还是往里倒水。

茶水流了一桌子。

那人忙提醒说:“茶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这时,禅师说:“你就像这个杯子,里面有这么多执见,

你不清空你的执见,我怎么给你讲禅是什么?”

庄子逢着惠施的责难,往往是顺着他的思路来进行辩论。

以这种方式将对方驳倒,固然也是一种方法。

然而禅师偏不。

禅宗认为世间有三种语言,一是随波逐浪语,一是截断众流语,一是涵盖乾坤语。

在“濠梁之辩”中,庄子的语言无疑属于随波逐浪语。

但是在上面的公案里,禅师的语言就属于截断众流语了。

不管对方心里怎么想,禅师“蛮横”地掐断语境,这就是所谓的“截断众流”,

绝不顺对方的意。

再凭空设置一个语境,让对方不得不落入“圈套”,以达到启发的目的。

随波逐浪语即使赢了辩论,也不能使对方信服。

参考庄子和惠施便可知,惠施是一直不服气的。

而截断众流语则别开生面,逼迫对方放弃原有的立场,

没有出言就已经赢了一半。

比较这两种说话方式,高下立判。

例如,《世说新语》中便记载了一则王徽之的趣事: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桓冲说:“你在府上时间也不短了,也该做些事情。”

王徽之却说:“今天天气不错。”

王徽之这么说话,顿时令人无语,马上便有奇效。

所以若是再碰到不识趣的人,不妨也用这种办法,打他一棒再说。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 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随时随地,学习股权

-只讲干货不讲理论-

“谁出的钱多,谁占大股”这句话真的让很多人误入歧途。如果资金型股东一直不参与日常管理,却又喜欢关键事指手画脚怎么办?一旦风头不对,他想套现抽资怎么办?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如何科学公平的分配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老师今天告诉你。

△「

股权分配

让最有价值的人成为股东

1、出资股东出钱不出力,老板一个人干,分红他拿大头;

2、一旦亏损,有可能抽资走人;

3、兼职股东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公司;

4、不参与公司日常运营,关键决议容易犯错;

5、如果是均分出资占股,发展中股东心思不齐,公司散伙;

6、即使是老板本人出资占大股,也有注意资金型股东对公司的贡献度参与度是否与股权相匹配的问题;

7、融资时,老板很容易因股权结构没设计好而丧失控制权;

8、其他股权问题等等......

现实中,许多企业不知道应该按照可持续贡献来分配股权,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权究竟应该怎么分?分给哪些股东?

作为老板,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学懂股权,学会分权,学会分钱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长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丢失自己的控制权。每年为3万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权威的股权课程,相信一定能帮到您!

特举办《企业董事长股权线上学习》

主讲内容:

1.究竟什么是股权?2.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5.如何将分错的股权收回来?6.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轻松融资?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股东方面不放松?8.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不起纠纷?9.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10.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股权的顶层设计。

▎客户见证;线上学习2小时,签约万

?费用说明?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哦~

▎学习费用:50元/人

▎报名方式;企业法人、董事长总经理、请提前添加以下预约了解,非诚勿扰!

(彭老师)纯干货分享,不讲理论,只讲干货案例和方式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zl/155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