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想把他唱给你听

发布时间:2022/8/10 13:46:51   点击数: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次知道蒋捷,是在宋词里。彼时年少,尚不太懂他词的意蕴,只是 一句,读来竟有惊艳之感。可后来见得多了,反而没有初见时那种惊鸿一瞥的美感。

不过,经此这番,我却是慢慢地同他走近起来,特地去找了他的词来看。只是他的身世,却怎么查阅资料,都是一片扑朔迷离。

关于蒋捷

蒋捷,宋末元初阳羡人,咸淳十年()进士。世人因他有名的那首樱桃词,称其为"樱桃进士",又因他隐于南山不仕,呼他为“竹山先生”。

后来的词人蒋景祁提到蒋捷时这样写道:"竹山先生恬淡寡营,居隔湖之滨,日以吟咏自乐。"与其他的词人比起来,蒋捷的记载单薄得可怜,一生只需几行小字便能概括,他有意地让自己被世人遗忘。

对蒋捷所有的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我们只能从他的词作获得。

贺新郎兵后寓吴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家人,灯光,笑语。当初笑涡红透,如今却霜花满袖,相看只有山如旧。蒋捷当过明朝的进士,明亡之后便隐于深山。他的文字大多情调凄清。但他没有并正面地直接反映时代的巨变,而是采用"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的方式,表达着对故国的一片深情。

像《高阳台》中的"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到《梅花引》中的"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叹也叹也,但那种家国之恨却不是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也不是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他的亡国之恨,更多的是一种怅然。

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不同的人面对家国之恨感受亦不同。

杜甫有悲天悯人的胸怀,陆游有想重整山河的豪壮。而蒋捷则像只孤独的小兽,独自躲在山洞里舔舐伤口。

他像张岱一般回忆如烟往事,但又不尽是低沉暗淡。年老之后,他也渐渐地有了份看破红尘的洒脱。

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

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依他杜甫,园种些蔬。除了雕梁,肯容紫燕,谁管门前长者车。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却借伊渠。

鬓边白雪纷如,又何苦、招宾纳宾欤?但夏榻宵眠,面风攲枕;冬檐昼短,背日观书。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

在蒋捷的诗词里,也不乏《霜天晓角》这样的轻快之作。他擅长运用口语,创造明快清丽的意境。对竹山词的评价,后人意见分歧很大。冯煦认为其"词旨鄙俚"、"不可谓正轨"。但又未免失之公允。完全是用看姜夔的严格标准来评价。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 。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然而蒋捷最为后人喜欢的,

也把他这一生写得最酣畅淋漓的,

莫过于那首《听雨》。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当时读这首词,完全被那种千帆过尽,回望人生的苍茫感所击中。

少年时听雨歌楼,爱那颜色鲜妍,红妆曼舞。壮年时客舟漂泊,国已不国,家已不家。而江面开阔,茫茫无涯,只余断雁声声,飘渺西风中。到了暮年,雨水于庭前滴答,僧庐前的我两鬓白发。所有的前尘往事,离合悲欢,就像云飘散,花事了。只有我还在这里,隔着漫漫时光。

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云:“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图书推荐

蒋捷词校注

(宋)蒋捷撰;杨景龙校注

中华书局

深圳大学图书馆服务号

想享受掌上图书馆的便利吗?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zl/4607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