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种类 >> 从渔村到现代国际港口城市,是什么促成了烟
到公元年(清嘉庆十四年),芝罘湾南岸码头已成为胶东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这里既是海上运输的中转站、对外交往运输的起止地,还是渔盐码头和商港。
在马礼逊的积极争取下,年8月22日,烟台正式开埠通商,东海关开关征税。自此,烟台港成为山东史上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一时间节点,比青岛早了30多年,比济南早了40多年。
次年,因为开埠后洋务事务渐增,原本设在莱州的登莱青道移驻烟台,下辖登莱青(登州、莱州、青州)三府,兼管洋务和海关事务。
新时代的烟台港烟台从此被推到历史变革的前沿,推向国际市场的风口浪尖。同时,烟台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渔村,摇身变成为现代国际港口城市。
说烟台名不见经传,是因为烟台一直是作为原福山县的一个辖区而存在的,小名“之罘”、“芝罘”一叫就叫了两千多年。
直到开埠通商以后,烟台的光芒逐渐显现。年,山东省设立烟台特别行*区,直属省*府管辖。此时的烟台,已形成以奇山所城为中心的旧城居住区,以大庙为中心的“烟台街”商业区,以烟台山、东海岸、大马路一代外国人居留区的新城市格局。
所以说,马礼逊是烟台城市浴火涅槃的重要推手。他的一个改换开埠口岸的决定,虽然给烟台人民带来了外国资本的压迫和剥削,但同时也促成了烟台的蝶变腾飞,使其最终成为胶东半岛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
烟台开埠以后,蜂拥而至的,除了西方商人,还有很多传教士。
基督教几乎从一诞生就开始了扩张。早在唐朝时期,基督教的分支景教就已经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比较有名的传教士,明朝中期有利玛窦,清朝有南怀仁、汤若望等。当时中国的力量还很强大,对基督教控制严格,所以他们翻不起什么大的浪花。
直到清朝末期,中国国力衰落,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传教士也随之纷纷涌入进来。马礼逊的父亲是来中国比较早的,而对烟台影响极大的一位传教士,是美国人郭显德(HunterCorbett)。
因为传教工作不容易开展,这些西方传教士便大力兴办学校、新闻出版机构和图书馆,发展平民教育,医院,以此来拉拢人心,扩大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影响。
郭显德在烟台传教期间,注重基督教与儒家学说之间的联系,强化对教徒人格的培育。他热情兴学,年创办了文先小学(男校)和会英小学(女校),后来合并扩充为会文书院,成为现在烟台二中的前身。另外,他还在福山、牟平、栖霞、莱阳、海阳等地开办学校四十多所。
医院
夫人苏紫兰在郭显德的支持下,在毓璜顶创办了烟台第一个幼稚园,后来又增设了师范训练班,培养幼儿园师资。苏紫兰还在毓璜顶开了一家小诊所,医院的雏形。在郭显德的积极筹划下,烟台唯一一所科室齐全、设备医院——医院得以建成开业。另外,郭显德还创办了博物院、花边、罐头等实业。
美国传教士倪维斯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烟台的,他被上级安排过来协助郭显德的工作。因为倪维斯钟情于农业,于是在毓璜顶东南山坡上买了10亩地,开辟了广兴果园,种下了从美国和欧洲收集到的优质果树苗木,将车厘子、苹果、葡萄、洋梨、李子等十几种洋水果引进到了烟台。
有人说,烟台能开埠成为通商口岸,成为山东首个对外开放城市,是一种机缘巧合,因为碰巧遇到了“中国通”马礼逊。还有人说,福山大樱桃和烟台苹果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两个重要水果品牌,是一种机缘巧合,因为碰巧遇到了开果园的倪维斯。
俗话说得好:“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城市发展亦如此。
如果说烟台开埠是天时,是天降机遇,那么其前提则是地利与人和。
有了地与人的准备,再加上“天”的作用,天地人合一,烟台才会借势发力,涅槃腾飞!
愿用饱含山海浓情的笔墨,述说胶东民间的万种风情。我是小龙鱼,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zl/46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