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吃法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拔
图为傅广洁在做直播前的准备。本报记者雷宇翔摄
更多精彩内容
早上9时,年过70的张宝金去村里的铅笔工业园区走了走,听一听生产线上机器作响。
下午4时,34岁的周忠诚在占地2.7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检查草莓的生长环境。
晚上7时,28岁的傅广洁坐在直播间,对着手机摄像头举起一袋稻花香大米开始“带货”。
在黑龙江广袤的三江平原腹地,这是老百姓奔小康路上寻常的一天。
闯:从“光腚屯”到“亿元村”
黑龙江省尚志市以东30公里,有个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过去,元宝村被称作“光腚屯”;如今,它是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元宝村人说,称呼改变背后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我年来的时候,全村一栋砖房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都看不见。”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个头不高,眼神炯炯,“全村有外债27万元,种地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
年,张宝金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当时,人均也就三亩地,村民们穷怕了,都盼望着早日富起来。
“光腚屯”咋能富起来?问题摆在了张宝金面前。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张宝金和村委会成员“碰”出了新思路:在村里办企业。
张宝金带头拿出1.3万元积蓄,村干部们有的把牲口卖了,有的把给孩子结婚的钱拿出来,凑出3.7万元。年,村里第一个工厂——农具加工厂开工,当年就获利2万余元。
大伙儿乐坏了。大家又凑了60万元,办起了卫生筷子厂。为了打开销路,张宝金带着推销员揣着煎饼,成天在外跑。第2年,厂子挣了多万元,“原来欠的27万元轻轻松松就还上了。”
很快,村里又办起了建材厂、米厂。年,元宝村产值达到1亿元,成为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第一个“亿元村”。
现在的元宝村,已建成亩的铅笔工业园区,全村年加工铅笔26亿支,铅笔板多万罗,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0%和60%,成为名副其实的“铅笔之乡”。
前几年,受国际市场和国家森林停伐政策影响,铅笔不好卖了。张宝金愁得睡不着觉。他把眼光瞄准了黑土地:旱地改水田,种植优良品种“稻花香”。
“玉米一亩收入元,普通水稻一亩收入元、稻花香、水稻元。”张宝金给乡亲们算了笔账。村民郇金德第一个“吃螃蟹”,科学种植换来了大丰收,“去年30垧地种了一半‘稻花香’,卖了30多万元。”
去年,全村总资产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超半数村民住进了宽敞的楼房和别墅。这几年,村里又建起了暴风骤雨纪念馆、农业科技园区、文化广场。老书记张宝金说,元宝村还在谋划着新的转折。
智:从“猫冬”到“忙冬”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秋收一过,黑龙江天寒地冻,农民在家无事可做,被称作“猫冬”。
周忠诚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佳木斯同江人。他回忆起小时候冬天串门,“大家每天打打麻将、唠唠嗑。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还这么过。”
“守着大片的沃土,不能这么浪费了。”周忠诚下决心改变“猫冬”现状。结束在俄罗斯的9年求学后,年,这位区域经济学博士选择回到家乡。
怎么让乡亲们增加收入,周忠诚动了一番脑筋。在考察的众多项目中,周忠诚觉得种植果蔬最适合。但他分析,“北方冬天过于寒冷,关键是要解决‘暖’的问题。”
周忠诚和哈工大科研人员组建了一个团队,经过两年时间钻研,建起了一个暖棚。
这个暖棚不简单,“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智能。”周忠诚谈起来滔滔不绝,“结合自动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系统自动调节室温、智能施肥浇灌,让大棚一年四季都适合种东西。这就解决了过去农民冬季没活干的问题。”
年,5栋智能温室大棚在同江市乐业镇建成。大棚占地2.7万平方米,高达8.5米,立体6层全部种上了草莓,“圣诞红”“京藏香”“香蕉草莓”……阳光下娇艳欲滴。
智能农业草莓基地建起来了,周忠诚寻思着,让村里的乡亲们参与基地的工作,解决增收问题。
现在,20多名村民在这里务工,每人每月能拿元至1万元。智能农业草莓基地作为同江市的扶贫产业项目,去年带动乐业镇4个村户贫困户增收13.63万元,户均增收元。
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大伙儿早早地就来棚里,琢磨着怎么把活儿干好,都说在家闲不住。”周忠诚欣喜地发现,曾经的“猫冬”已经变成“忙冬”。
在这位海归博士看来,脱贫致富,离不开技术革新。如今,周忠诚有了新的期待:“让有想法、有技术的年轻人回流这片黑土地,带领更多人共同过上好日子。”
创:从田间务农到“带货网红”
“我手里的这袋‘稻花香’大米,口感微甜,建议你们尝一尝。上午下单,下午就到。”
“90后”姑娘傅广洁一头短发,快人快语。
在直播平台上,傅广洁为哈尔滨延寿县的农特产品带货,拥有多万粉丝,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
傅广洁出生在延寿县玉河乡,从小日子过得苦。父亲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年母亲又因故离世,家中只剩下傅广洁和姐姐照顾弟弟妹妹以及重病的父亲。
年,延寿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并引进了农村淘宝合作项目,面向全县招募村淘合伙人。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务农的傅广洁赶紧报了名,成为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村小二”。
同年9月,傅广洁负责的村淘服务站开业了,一年里辅助村民线上销售农产品增收80多万元。到第2年末,傅广洁通过自己的店铺和全渠道销售运营,为延寿县完成农产品销售额万元。
在电商创业致富上尝到了甜头,傅广洁决定,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乡亲身上。
年,黑龙江首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黑龙江广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起来了。20多个和傅广洁一样的电商创业者当起了讲师,从线上开店到产品营销、打造品牌,全部免费为村民们授课。
又能学技能又能致富,大伙儿奔走相告,兴致很高。几年里,广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累计培训5万多人。
“发展电商,弯道可超车。”延寿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许学志语气中透着兴奋,“去年5月我们建成了6个直播间,销售延寿大米等11类产品。从4月20日到现在组织了36场直播,销售额累计达到91.5万元。”
许学志说,延寿打造“直播+电商+孵化+扶贫”的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并对贫困家庭、残疾人电商创业给予特殊照顾。
现在,越来越多村民习惯在聚光灯下,向手机那头的网友推销家乡的大米、木耳、大樱桃。一张张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不断“飞来”,带来的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