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吃法 >> 留将颜色慰多情师生矛盾
22岁的纳兰,在学术上已经展示了过人的才学,有为值得一提的有如下几个人:
一是他的父亲明珠,为他的儿子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待遇和教育平台,他先后为自己的儿子聘请过好几位名动一时的汉族文士为师。
二是他的妻子卢氏的贤内助的帮助。
三是有着间接影响的康熙,因为当时的康熙想要稳固江山,就选择了做一个思想上兼容并包的仁德皇帝,为了消减满汉之间民族的隔阂,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的儒家文化,于是下令大量采购、收集遗失的儒家经书,19岁开始着手大量儒家经典,与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才有了堪称历史巨制的《通志堂经解》。
四是纳兰的恩师徐乾学
他就是有名的“昆山三徐”之一的徐老大,连康熙都对他的才学器重有余,而18岁纳兰考中乡试举人时的监考官就是徐乾学,后来从考中之后的第一次拜谒,徐乾学就对这位才子颇有好感,而纳兰也因着得一名师,深感高兴,第二次相见他们便开始了讨论儒家原委,老师教纳兰文学,做人,让他做一位“为臣贵有勿欺之忠”的君子,而这也正是成为了纳兰,一生最为可贵的品质,“勿欺于心,勿欺于人”!
师徒情深
通过两件事可看出他们的师生情谊:
一是:馈赠礼物,纳兰因着寒疾,为能参加殿试,内心崩溃,躺卧病床,而他的老师徐乾学,派人送来了一筐樱桃,樱桃在当时代表着进士高中的喜讯,也就是老师心中意思虽然没有能参加考试,可也是老师心中的进士了,这是恩师对纳兰的器重,纳兰因此,内心十分感怀,写了一首《临江仙.谢饷樱桃》词来祝谢。
二是《通志堂经解》的编纂
纳兰大病初愈后,在老师帮助下,开始了编撰的工程,老师除了精神鼓励之外,还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帮助,纳兰在经解总叙里面说得很清楚“先生乃尽出其藏本示于小子”。
恩师与父亲的矛盾
徐乾学本身的博学多才为何偏偏让纳兰来完成《通志堂经解》的编纂工程呢?这首先是因着,纳兰的才学深得他的喜欢,其次是他的为人,看似明静,其则城府颇深,工于算计,当时纳兰的父亲明珠为官如日中天,明珠集团和索额图集团成为朝中的两大对立,此时的康熙倚重明珠,徐乾学和明珠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成为明珠集团的重要成员。而后来明珠官场失利,转为北党和南党之争,北就是明珠,南就是徐乾学,纳兰沈爱的老师和父亲在政治上成为了死敌,不过此时的纳兰已然离世,否则他该又何以难过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