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遇见最美的本草一位临床医生的中药暖心散文

发布时间:2017/9/26 15:43:21   点击数:

《遇见最美的本草》

——一位临床医生的中药札记

作者:楚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年3月

本书是一本精彩的中药散文集。作者将目光聚焦 最美的草木――能够活人救命的本草。从中药说开去,把药理医理、博物知识、传说故事、处世体验、人生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五十篇美丽的本草故事。

文字清新,感情真挚,娓娓道来,温馨怡人。在一次次本草与人的奇妙邂逅中,一味味中药犹如一个个至情至性的人跃然纸上。

本书文笔优美、意境动人、感情真挚,既向读者普及中药知识,又和读者分享为人处世和修养自身的体验。字里行间,充满温情、温馨和温暖。让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阅读中,回归健康,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和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药文化类佳作。

试读

序《一枚神奇的无花果》

大院楼下种有几株无花果。没几年,已经比一层楼还高,浓密的枝叶层层叠叠,遮掩了半边道路。每到春天,不见花开,枝丫处却有小果颖出,初时米粒大小,渐渐地,如绿豆、如*豆、如樱桃、如葡萄……待长到杏子大小,深绿变成淡*,便可以食用了。

世间的果子都是花的儿子。不见花开却见果熟的树,恐怕只有无花果了。无花果何以如此神奇?当今年的无花果又一次颖出时,楚林送来她的《遇见最美的本草》,开篇恰巧是《无花果》。

“如果说童年是有味道的,那我的童年就是甘甜、清香、绵软的无花果的味道。”楚林的 句话就把我吸引住了。接下来,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她一步步向“无花果”走去……《无花果》是一个故事,一个童话,一个小秘密。《遇见最美的本草》里的五十篇文章,就是五十枚神奇的无花果。楚林说:“我常常觉得,每个悬挂的小青果里,都藏着一个童话,一个故事,一个小秘密。”《遇见最美的本草》好看,好读,就因为它娓娓道来,讲述的都是一个个童话,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小秘密。

人们都知道本草可以治病,却未必知本草还可以医心。楚林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以医者的细心和作家的灵性,通过病情识世情,通过药理悟事理,通过药性解人性,觉出人即本草,本草即人;药理即事理,药性即人性。*连清苦,赤芍热情,白芍含蓄,甘草中庸……每一味中草药都和人一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有自己的独特“人生”,读本草就是读人生,读懂本草,有助于读懂人生。用好本草,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医心。

楚林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游,领着我们悠然漫步杏林,和我们一起领悟人生本草,本草人生。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殊不知,草木也是有情的。楚林说:“这些植物都是五谷之外的庄稼。只要有土地就会生生不息。每每念着这些植物的名字,就像在呼唤着我家乡的兄弟姐妹们。”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感,《遇见最美的本草》里的文字,都有情义,有温度,可以摸到脉搏,能够听到心跳。一味味本草,鲜活,有生命,有喜怒哀乐,承载并传递着情感。

《肉桂》里那几个到南方闯天下的小女子,如果不是有桂树、桂花和桂果的陪伴,她们也许很难度过那一个个艰难的日子;《枸杞》里大伯、大妈和小妈,因战乱而分居海峡两岸,是枸杞这种有色彩、带情意的果子,把他们的心联结起来,相互牵挂,相互温暖;《苍耳》里的四哥,也许因鼻子中滴的苍耳油太多,遂有了苍耳的秉性,他想与苍耳一样,做一个浪迹天涯的浪子……

更有意思的是《木瓜》,女儿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总是在木瓜树下数木瓜,这一数,居然能预测学校能出几个北大清华学生。草木真有如此之灵性吗?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杜仲》。文章的主人公三表叔是个倔人,也是个怪人。责任田分到户,别人都忙着在地里种庄稼,他却执意要种生长期很长、当时并不值钱的杜仲。他不管不顾,直至为杜仲树付出自己的生命。一个人为什么倔到如此?痴到如此?

楚林曾说:“一个古朴简约的陶罐要盛入本草,也要盛入风霜、雨雪、阳光、月色、忧伤和深情。这样煎熬出来的药性才更深刻,有隐约经年的暗香。”其实,楚林的文章也是如此。

就让我们顺手来摘两段吧:“在百合花开的日子,天似乎特别蓝,水也特别清,院子里很安静,空气中弥漫一种清新而明净的气息。我 的乐趣就是天天去和百合比高矮,然后屏住呼吸数花朵。有时候忍不住偷偷地去摸一摸花瓣,竟是那样的细腻柔软,凉凉的,滑滑的,仿佛摸在一片月光上。父亲和母亲看着也不发脾气,变得温柔又亲切”(《百合花》)。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农家小景!听觉、视觉、触觉,还有感觉一起告诉我们,因为有了百合花,孩子和大人的心,都变得明净了,柔软了,快乐了。

“会爬的金银花,最不老实,本来住在阳台上,爬着爬着就偷偷溜到了卧室的窗台上。翘起尾巴,开两朵小花,咧着嘴笑。这个时候,真想把它摘下来,做两个耳环,清清的,凉凉的,一边戴一个。再穿上那条绿色束腰的长裙,腰肢一动,两朵淡淡的清香,在脸颊边晃来晃去,该有多美”(《金银花》)。这是多么生动的描写!金银花像人,因为调皮而更显可爱;女孩子像花,因为爱美而愈发多情。

像这样鲜活且有诗意的描写,在《遇见最美的本草》中还有很多。如果您读了这些,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将走入如诗如画般美妙的意境。

当我要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大院里的无花果已如葡萄大小,正走向成熟。在浓密的树荫里,她深藏在枝丫处,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不炫耀。楚林是个和无花果一样的女子,知性、善良、内敛。默默地,暗暗地,把功夫都用在看书、写作、积聚力量上。楚林的花像无花果一样,开放在心里。突然间献出一枚果实,便给人一个惊喜。

“冥冥之中,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变成一粒青果,悬挂在无花果树上,丰满着另一个孩子的童年。”楚林在《无花果》的结尾处这样说。我合上书,在无花果树前静静伫立……也许,楚林真的就是从这些无花果中走出来的一位神奇的女子吧!

凡夫

年7月于澹宁居

茵陈

不负春天

二月里刮春风。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这是汪曾祺在《葡萄月令》里的开篇。抛砖引玉,说茵陈蒿是为了引出后文的葡萄。别说,和葡萄相比,茵陈还真是像块砖。它结实、野生,不用压枝、不用下窖、不用上架,更用不上波尔多液。葡萄就像“老戏骨”,生来是要唱大戏的,架子搭的足,先把舞台铺满才出场。而茵陈则像吃青春饭的,最多也就是个“青衣”,一身青褶子,刚把青年唱过就没戏了。

戏总是让人觉得老。茵陈其实也是老的。“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可茵陈又不老,它的根是旧的,心却年轻,逢春便发。

“三月茵陈四月蒿。”茵陈的青春只有一、二、三,数到四就没了。这要怪华佗。据说华佗老先生有次给一*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过了一些天,他发现病人竟然好了。一问,人家说是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去采,给其他*痨病人试服,但都没用。华佗又去问人家吃的是几月的蒿子,说是三月的。华佗恍然大悟,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可能就是三月的蒿子有用。为了摸清药性,他连试三年,终于弄清,并编歌诀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自此以后,四月的茵陈长得再高,花骨朵打得再漂亮都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在乡下若一个男孩子过了三十还没成家立业就会被讥笑。看看你,长过头了,再长就是一把干柴,茵陈蒿子。

所以采茵陈要趁早。二月二,采茵陈。南宋洪舜俞说:“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我也采过茵陈。风寒料峭的二月,天和地好像隔得很远,在野地里找小小的茵陈,可并未觉得冷。这时的茵陈刚出土,还是小小的一团,鲜嫩,似乎一掐都能掐出水来。需要的其实也就是这嫩汪汪的水。蒸糕、菜饼、蒸肉都被它染得绿绿的,嫩嫩的,透着稚气未脱的清香。

三月三,茵陈长大了一些,正好药用。一朵一朵,绿茵茵的,青春逼人。虽然还是清纯得很,不谙世事,可叶子的背面已经开始泛白,像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有些朦胧之意。一朵一朵地采回来,晒干。晒干后的茵陈最特别,异常柔软,绵绵的,所以又称做“绵茵陈”。小时候晒茵陈,我最喜欢把茵陈握在手里,滑滑的,像春天里刚做完就忘记的一场梦。细想,可能喜欢的就是这“绵”,一种妥帖、温暖、春风般的质地。

茵陈的戏不多,可它有“撒手锏”,它是清利湿热、祛疸退*的高手。人其实最脆弱,湿热一旦入侵,就会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像霜打过的茄子,变*发蔫,毫无生气。刚出生的婴儿会出现“新生儿*疸”,全身皮肤黏膜变*,严重时眼睛也变成*色。大人就是“肝炎”,甲、乙、丙、丁、戊都会冷不丁地冒出来报到。

很喜欢茵陈。因为它疗效好,见效快。特别是退*疸,立竿见影,用一天就一个样。茵陈的“青春逼人”之气一入场,那些湿气热气都会节节败退,直至退出原本不属于它们的领地。湿热是什么?在中医里没有细菌、病*这样的名词,在这里它们统统称为邪。邪分六种,风、寒、暑、湿、燥、火。六邪都可致病,如感冒发热就是受了风寒或者风热。可能是一种邪致病,也可以是两种合在一起致病。湿邪和火邪纠结在一起就是湿热,湿和风在一起就是风湿,其余均可以此类推。六邪中,以湿最令人讨厌。它若在,该病就是缠绵的,经久不愈型。比如脚气病、肝炎、瘟病等。

有邪就有正,邪总是不能压正。上帝很会安排,一物降一物,绵绵的茵陈正好用以驱逐绵绵的湿气。

春天,是肝病易发的季节。因四时之中,春属木,春三月,万物生长发育,肝也属木,喜条达,与木的特性也相类似。《*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因此,四季中春季最宜养肝。

故春天,也是用茵陈最多的季节。有很多老肝炎患者都知道,春天要早早地就去挖许多茵陈来泡茶喝。春天,只要是病人说口苦,再看到病人舌上有一层**腻腻的舌苔,就在药方里添上一把茵陈,准没错。

在老北京,曾经有一个习俗是开春必喝“茵陈酒”。“茵陈酒”碧绿、微苦、清香,可舒筋活络,清热燥湿。过去北京同仁堂一到开春就会派人到天坛朝阳处去挖茵陈,晾晒一二天,取回做酒母,而制“茵陈酒”必须用一年后的酒母。泡时加入白术、法半夏、冰糖等,先放入铜罐中一段时间,再密封瓦罐中六个月。据史料记载,“茵陈酒”作为“四宝酒”(佛手酒、金橘酒、玫瑰酒、茵陈酒)之一,曾入清宫为老佛爷慈禧太后四时健身活血用的御酒。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钱老人平时喜欢喝茵陈酒写诗。台湾作家唐鲁孙也曾写道:“北平同仁堂乐家药铺有一种酒叫绿茵陈,这种酒绿蚁沉碧,和法国的薄荷酒,一样翠绿的可爱……从前梅兰芳在北平的时候,常跟齐如老下酒馆,兰芳 吃素炒豌豆苗,齐如老必叫柜上到同仁堂打四两绿茵陈酒来。边吃边喝……现在在台湾甭说喝过绿茵陈的,就是这个名词,恐怕听说过的也不太多啦。您在北平喝过同仁堂的绿茵陈,现在一提起来,您会不会觉得香涌舌本,其味无穷呢!”

茵陈酒我没喝过,可经唐先生这么一说,早已口舌生津,垂涎三尺。春天,多么美好的季节啊,茵陈最懂得,决不能辜负这绝美的时光。

现在一进中药房,还是喜欢有意无意地去抓一把茵陈,绵绵柔柔的,无骨一样,明明握在手心,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溜走,真像是我们的青春。

不是谁都可以做梅兰芳,可以爬得像葡萄一样高,风化成葡萄干后还是风韵犹存的“老戏骨”。可做做茵陈还是可以的。趁着这大好的春天,活出青春的朝气和蓬勃。

凤凰读书

知识

思想

文学

趣味

主编:严彬(







































南宁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hx/13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