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花絮 >> 买智利车厘子,吃挪威三文鱼,赚美国人的钱
01
早期萌芽与大航海时代
差不多从人类出现时起,物品交换就随之发生。但到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出产的 品首次出现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古罗马,这是颇为了不起的现象。这些 品从数千英里之外被运抵古罗马,所经之路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沿途商人所走的距离是有限的,其经手的商品却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但这并不代表真正的全球化由此发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始于大航海时代(15-18世纪)。大航海时代撼动了整个世界。在这一时期,最 (或者说最臭名昭著)的事件是哥伦布的美洲之行,它近乎宣告了前哥伦比亚文明的终结,但影响 的探险活动还是要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次航行打开了通往印度尼西亚「香料岛」的大门,从而绕过了阿拉伯和意大利的中间商。此时,尽管贸易额相较GDP总量而言仍然很小,但人们的生活确实因此而改变。在美洲大陆,随着征服者的到来,数以百万计的人或死于疾病,或惨遭屠杀,或屈从于外来者的统治。随着欧洲将目光转向广袤的世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商人和金融投资者通过建立合资公司,联起手来共担风险,以确保海外贸易获得最有利的结果。这些公司中 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欧洲国家*府通常会授予某些公司垄断特权,使它们得以独享与殖民地进行贸易的机会。这些合资公司因而可以以国家的形式运营,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 的公司(按照某些标准衡量)。这助推了股市以及信贷、货币兑换等金融产品的诞生,比如在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形成了早期的股票交易场所。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资本主义正是形成于这一时期。尽管如此,今天的经济学家仍然认为,大航海时代并未见证真正的全球化。诚然,在这一时期,贸易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这是开辟新贸易通道甚至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主要动因。但是,由此产生的全球经济仍然是各自为营且不平衡的。虽然各欧洲帝国都建立了全球供应链,但多数仅限于自己的殖民地和控制地区。在这种经济形态下,贸易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但并不能互惠互利,甚至不是基于双方自愿。更重要的是,这些贸易不是在独立自主的国家间自由开展,而只限于强权帝国与其殖民地之间。02
波全球化浪潮
波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使情况开始转变。这波全球化浪潮贯穿了整个19世纪,大约在年结束。18世纪末,英国开始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在地缘层面,英国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在科技层面,英国享有诸多发明成果,如蒸汽机、工业织布机等。此时正值 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更是标榜自己是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双引擎。一方面,汽船和火车的诞生使货物可以被运输至几千英里外,国内远途运输和跨国运输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英国的工业化程度让其有能力制造出世界各地所需的产品,如铁制品、纺织品和制成品。正如BBC(英国广播公司)所描述的那样,「凭借其先进的工业技术,英国得以进*庞大且迅速扩张的国际市场。」全球化由此诞生,且在数据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在接下来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3%。在这一增速下,出口额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从19世纪初的6%跃升至一战爆发前的14%。正如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中的 论述:「那个时代,作为人类经济发展历程当中一个不同寻常的插曲,在年8月走向终结!……伦敦居民可以一边在床上啜饮着早茶,一边通过电话订购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想要多少就可以订购多少,然后期待它们会尽早被送到自己的家门口。」凯恩斯还指出,投资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那些在纽约、巴黎、伦敦或者柏林有经济实力的人可以投资活跃于国际市场上的合资公司。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苏伊士公司,该公司开凿了苏伊士运河,将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开辟了一条世界贸易的新通道。还有一些公司在印度修建铁路,在非洲殖民地经营矿厂。外国直接投资也在经历全球化。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丰厚的资本和 的技术,因此在此次全球化中尝到了最多的甜头。其他国家通过商品出口,也从中分得了一杯羹。但是, 波全球化和工业化浪潮也伴随着一些不好的事件发生。到19世纪末,多数(正在经历全球化和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欧洲国家都加入瓜分非洲之列。截至年,非洲大陆上的独立国家只剩埃塞俄比亚了。印度、中国、墨西哥以及日本等国家,在之前几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不可低估的经济强国,此时面对工业化和全球化趋势,却要么无力适应,要么遭到遏制。即使在工业化国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全球化中获益。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英国90%的财富都掌握在5%的 富人手中。大多数男男女女甚至儿童都沦为工业时代的一种资源,他们大多都是拿着微薄工资的工人。这种局面注定会以一场巨大的危机告终。年,一战爆发,西方新兴上流社会所习以为常的一切灰飞烟灭,包括全球化。这场浩劫带来的影响可谓彻底。数百万士兵在战争中丧生,数百万平民百姓无辜遇难,战争取代了贸易,破坏取代了建设,各国再一次关闭了国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数年里,金融市场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进一步加重了全球经济和全球网络的崩溃。年美国大萧条的爆发,结束了南美地区的繁荣景象,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区出现了银行挤兑现象。—年,二战爆发。到二战结束时,贸易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已经跌至5%,达到一个多世纪以来的 水平。03
第二波和第三波全球化浪潮
不过,全球化并未就此告终。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经济翻开了新篇章。一个新的世界霸主——美利坚合众国登上舞台。19世纪和20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20世纪中叶,美国经历了婴儿潮。此外,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汽车、航空和现代制造业迅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开始再次兴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标志着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民主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因此,国际贸易最初在这两条轨道上分别发展。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欧盟等机构的成立以及美国倡导的其他自由贸易手段的实施。在苏联,贸易也出现增长,不过是基于中央计划经济而非自由市场。这给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贸易额恢复至年的水平。到年,出口额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再次达到14%。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中产阶层的收入也大幅增长。在柏林墙倒塌以及苏联解体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鼓励世界各国加入自由贸易协定,大多数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很多新独立的国家。在20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是封闭的农业经济体的中国,也在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开始面向世界发展制造业。在这个崭新的经济世界中,美国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引领世界发展,很多其他国家紧随美国的脚步,并且从中获益。与此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互联网等许多新技术,以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连接在一起。由此,全球化像打了激素一样迅猛发展。在21世纪初,全球出口额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增至25%左右,这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增至50%左右。在新加坡、瑞士、比利时、荷兰等国,贸易额在GDP中的占比甚至达到%以上(之所以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GDP衡量的是一国的国内产出,只计入净出口贸易额)。而且,全球许多人都从全球化中获益:数亿人口通过参与全球经济发展跻身中产之列,中产阶级的人口规模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04
全球化4.0
随着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至,我们进入当代社会。当今世界存在一对新的主导力量——美国和中国。这一次,全球化拓展了新的领域:网络世界(包括网络犯罪)、气候变化以及日渐严重的病*威胁。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数字经济,在电子商务、数字服务及3D打印技术的助力下,发展势头迅猛。事实上,数字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经济力量。与此同时,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气候变化和病*传播所带来的全球性威胁。这些负面影响与我们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不无关系。随着新一波数字全球化、气候全球化、病*全球化来袭,很多人开始抗拒全球化。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出口额在GDP总量中的占比已经开始下滑。全球主义(一种倡导人们应该从全球视角看问题的理念)作为一种*治意识形态日渐式微,这在西方社会尤其明显,尽管它们在20世纪末对全球主义十分狂热。曾经将世界推向全球化 的美国,正与其世界警察和自由贸易拥护者的身份背道而驰。所有这些趋势在年以前已经出现。新型冠状病*所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体系整个陷入停滞状态。疫情中断了国际旅行,切断了全球供应链,使个人、企业和*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对全球化的态度。事实上,他们不只是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还全面思考全球经济体系的利与弊,思考通过其他方式生产和消费必需品与服务的可能性。考虑到环境足迹问题和供应链的脆弱性,欧洲人和美国人是否应当继续从中国或其他海外国家购买商品?借助自动化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他们是否有可能实现「近岸」生产甚至是「回岸」生产?各国的用工*策、竞争*策以及产业*策不尽相同,这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既然如此,这些国家之间究竟是否应该开展贸易?出于这种考量,全球化是否已经不再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还是说它从来都不是这样一种力量?05
今天的全球化
透过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贸易实际上可以成为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够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创造巨大的繁荣。同时我们也看到,其任何一项影响都并非百分之百正面的。东印度公司给西方带来了富饶,但对其贸易对象——殖民地居民构成了剥削。在 次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全球贸易联系,对墨西哥、印度等国的经济发展帮助甚少,但给英国和美国的实业家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尽管在后来的全球化阶段有更多的国家获益,但利益分配往往是极其不均衡的。 ,全球化世界中,各国互联互通和相关依存程度都有所提升,这虽然给多个国家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但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新的风险,并且使其丧失一定的主权。这是我们从近来的网络安全隐患以及新冠病*的快速传播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我们由此可以认识到:从理论上来说,全球化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但在实践中,只有在确保人人都能从中受益且国家韧性和主权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全球化才能发挥出积极作用。总体而言,要想让每个人都能从经济全球化中尽可能受益,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以社会契约的形成为基础。社会契约的长期性意味着,个人愿意抛开眼前的利益或自私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从长远来看自己会从中受益,遵守社会契约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一样。当一国所有公民的利益都被照顾到时,这个国家就能不断从全球化中获益,并且会继续支持全球化。第二,全球化的繁荣,需要*治领导人在引导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