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花絮 >> 共读入蜀记你旅游撸串儿,人家旅游背
阿莱达·阿斯曼在《回忆空间》一书中提到“内行的眼睛”,这是一个与接受美学有所交叉的概念。以诗人为例,诗人的脑海中存储着大量前人的诗文和相关的创作感悟,所到之处的山川风物,均能以其名目为关键词激活诗人记忆中的文本。
简而言之,当诗人感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你想到的是电视剧《知否》里那樱桃煎不就是成形的樱桃酱吗?当然,吃货的世界和诗人的世界是可以切换或融合的。
读书得来的知识阅历,能让你在旅行路途中获得同旁人不一样的精神体验。叶嘉莹曾在自传里说,到达少陵原时,女儿不明白她为何执意要在这个毫无风景可言的小土坡留影。叶嘉莹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诗词大家,而她的女儿在北美长大,对传统诗词不甚了解,所以一片小土坡在叶嘉莹眼中是“弥望川原似相识”、“千里国土锦江山”,满是杜甫的精*和诗意,在女儿眼中则无甚美感。因为对杜甫诗接受的不同,导致叶嘉莹虽与女儿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却在精神上踏入了两个不同的空间。
所以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有时仿效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拜访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之旅,刻意选择文学、人文景观,有时又会反过来根据随机挑选的地点阅读相关的书籍,然后在目的地验证我已有的文本经验。但是自从新冠爆发,我就只能选择让灵*走上旅途而身体停留在原地,去过的最远的地方还是武则天故里,四川广元。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千佛崖下那一大片佛窟和没能看到的莲花宝顶。徐霞客的游记我没有看过,不知道他有没有踏上过四川广元市。陆游似乎也没有去过,他的《入蜀记》记录了他从山阴赴夔州的路线,闰五月十八日出发,经过运河、长江,十月二十七日到达夔州,历时天。目前我读到了第三卷,陆游还没走出浙江。诗人毕竟是诗人,陆游更是兼具创作者与欣赏者双重身份。《入蜀记》中共提及40位诗人的余首诗。淳熙五年(),陆游自成都经眉州、涪州等地出川,又写下了不少吟咏先哲的纪行感怀之作。以其中引据的前人诗句为锚,既能对熟悉的诗句有新的体会,也能感受一千多年前南宋长江沿岸的人文风光。宋人提倡一种叫“亲证”的解诗之法,即在游历过程中实地考察的体验诗学。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已成为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警句,但在问世之初,不过是谈读书体会(文本欣赏)而已。陆游另一首诗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题萧彦毓试卷后》)。因此,陆游《入蜀记》可以看作陆游实地操作“亲证”读诗法的心得体会。陆游一直以为“江上孤峰蔽绿萝”(《和丁宝臣游甘泉寺》,欧阳修)是“但谓孤峰蒙藤萝耳”,到了实地一看,才发现“山下为绿萝溪也”。这偶然所得,山水之美,给陆游平添欣喜。陆游好读书,《入蜀记》中论及的诗人众多,李白、梅尧臣等都是较为突出的品评对象。其中,陆游所征引李白诗作大约有三十首,正好是一期共读的文本数量。不过我们还是读的轻松一点吧,读到了再说。PS:非常粗糙的一期推文,赶在小暑这一天发出来,就是流水账式的碎碎念,抱歉。共读书目:《入蜀记》作者:陆游领读者:苔米共读时间:8月1日-8月24日押金:19.9元奖学金:全勤奖(10元)共读规则:48小时“冒泡”至少一次共读福利:本书PDF+李太白全集PDF(请勿商用,参考书目随机掉落)共读方式:交押金进群我是苔米,一个笨笨但努力又可爱的古代文学研究生请仔细阅读共读规则和本次共度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