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花絮 >> 职工文苑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来源∣综管部·文若霜
光阴在平淡无奇,日复一日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又到了初夏时节。每逢夏季,总是能听到窗外传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雨声,时不时回想起曾经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雨天,地面上都会形成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水畦,每当此时,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约上三两个好友,丢开雨伞,踏着溅起的水花,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雨里尽情的追逐嬉戏,听着雨中回荡着欢快的笑声,仿佛所有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年少时候的心,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曲折坎坷,感受不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艰难和危急,总是充斥着各种奇思妙想,豪情壮志,即便略有忧愁,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谁也不例外,就连年少时期,南宋四大词人之一的蒋捷,“听雨”也要选择在歌楼上,陶醉在红烛昏暗,鼓瑟吹笙中——“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该是多么的悠闲和惬意呀。
可是青春年少毕竟转瞬即逝,美好的时光也不复存在。
南宋统治者日益衰落,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先后攻占了南宋的多个地区,直至元世祖忽必烈在崖山大败宋*,南宋灭亡。此时,刚考取进士不久的蒋捷面临着人生一次重大转折,因为不肯入仕元朝,只得跟随南宋遗民从此开始了贫病交加,颠沛流离的一生。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水天辽阔,风疾云低,一只失群的孤雁在阵阵西风中凄厉哀鸣,如同此时的词人,身在异乡,独自飘零。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人生能有多少个壮年,本该是大有作为的美好年华,却因国破家亡而尝遍了奔波劳苦的艰辛况味。漫长的漂泊流浪,无休止的潇潇雨声,看不到未来,更看不到希望。
“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生活,回到家中清洗因为长期漂泊在外而沾满尘埃的衣袍,调弄镶嵌着银字的笙箫,点燃带有心字的香炉,在轻盈的罗帐中,伴着昏*的烛光,听着绵绵雨声,可眼前却只有这疾驰的江风和无边无际的潇潇细雨,剪不断,理还乱。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的流逝着实令人无法追赶,只能看着枝头的樱桃每逢初夏逐渐变红,一年又一年,芭蕉的叶子也由浅绿变为深绿。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经历了无穷无尽的漂泊,尝遍了辛酸苦楚,看尽了世事沧桑,却还是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也不过就是弹指一挥的功夫,自己就从郁郁不得志的壮年时期,辗转成为了两鬓斑白的迟暮老人,而听雨的地方也由茫茫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里,换成了远离尘世喧嚣的寺庙。
而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之后,词人终于明白:活着不过就是生与死的过渡,人终究是要成为自己的精神慰藉,正如这台阶前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雨声,不过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仅仅是因为听雨环境的改变,心情的不同而变得不一样罢了,而这一切不过就是自己内心的变化,何必苦苦追求,自寻烦恼。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不知不觉,天又亮了,词人彻夜未眠,听着这雨声,仿佛看到自己饱经忧患的一生:年少轻狂,壮年孤苦,晚年旷达……都在这“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光流转中,伴随着潺潺雨声变得越发清晰可见。
雨还在下着,人难免会有许多执念,家国情怀,旧的结束就意味着新的开始,愿我们无论何时都可以心怀坦荡,在从容旷达中体会属于自己的年少时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