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吃法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记康乐里小学高雅跃语
清风徐徐,鸟语花香。年4月22日(四)下午13:30,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高雅跃“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工作室举行开放研讨活动,主题为“以微研究为载体,促教师专业成长”。
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西城区语文学科教研员马蔷老师、我校的王珂书记、西城区高雅跃“名师工作室”学员老师、部分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走进康小,共同观摩了工作室的研讨活动。
年起,高雅跃老师将“微研究”引入工作室,倡导每位语文教师做“读书人”和“研究者”。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自己的微研究主题。
张小娟老师热爱我国的 传统文化,深知语文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小学古诗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也对古诗文情有独钟。研讨会上,她和五(4)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张老师在悉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将《从*行》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放在一起进行整合教学,引导学生从读诗到读史,在比较中感受两首诗的异同,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认识和感悟。课堂上,张老师以为“爱我中华”美篇选择诗篇并起题目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随后,工作室三位教师分别结合自己参与微研究的感受介绍心路历程。
马青老师以《研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为题,讲述自己逐渐走入研究之门的切身体验。她逐渐意识到,“研究,绝不是抛开课堂单独搞的另一件事,而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基于实际问题,去尝试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过程。”
范红老师以《勤研磨共成长》为题,分享了她勤学苦练的经历。诚如范老师所说,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她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延展。
刘海霞老师以《微研究,大天地》为题,分享了她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心得。本学期,刘老师继范继涵、马可洁、宋艳梅之后,成为“工作室导师团”的一员,她表示,要和大家一起为康小教师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高雅跃老师组织与会教师以张小娟老师的研究课为例,围绕“关联”“整合”“统编教材”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大家对张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各抒己见。
积极讨论
各抒己见
教研员马蔷老师对工作室的本次开放活动进行点评。她表示,从这次开放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研究是一种行动力,一种思考力,一种凝聚力。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共建、共研、共享”中获得专业发展与提升。
此次工作室的开放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各部门教师的大力支持。完善的后勤保障、优质的实时转播,确保了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活动现场
康乐里小学,自年建校以来,坚持追求高品质办学,逐渐形成“康乐淳实志在千里”的文化追求。做“康乐里教育”,依靠的是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目前,学校将相继成立五个工作室,高雅跃老师还被聘请为区教育系统小学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工作室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在路上;一切为了学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cf/46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