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书之前,笔者想先聊聊本书的作者——飞机的坏品味(杨昌溢)。他毕业于“川美”,艺术激发了他身上的文学细胞,它们就像左右手,在他身上发挥着作用。熟悉杨昌溢的人都知道,从他的 本著作开始,就有一贯改不掉的“臭毛病”,每一本书都灌输了极端自我意识,包括华丽的书皮和过分随性、碎片化的文字表达方式。这些被列为“不专业”的毛病,使得他虽为畅销书作家,却一直背负着文学圈的“骂名”——打着文艺旗号圈钱。在笔者看来,华丽的书皮,在某种程度上,却能激发读者对美的选择。就如同要推荐的这本《樱桃之书》。如蓝色大海般湛蓝的书皮封面率先将我牢牢吸引,抚摸时,拥有绒面的触感,令人在翻阅过程中多了一重享受。笔者并不完全认为这是一种营销手段,而更钟情于是一种选择美、感受美的本能。在其《力比多记》中,作者也承认自己在承受个性所付出的代价。如此可见,诚实表达美,真是贯穿在他每一本书的方方面面。就《樱桃之书》而言,习惯了固性思维的人,一定不会理解为什么一本游记要写成这般模样。按常理,游记该是通过成就一个个故事来引起人们对景点的印象,如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鲁迅记忆中的百草园。可这本书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书中的风景,只用直观的照片来体现,而照片并非大幅的风景,而是随意一拍的角落与细节。作者从泰国出发,游经斯里兰卡,再到印度,所有路途中的体会,从浮夸,到平淡,都一一真实展现在书中。他用自己的视角去描写当地的食物,用其他的游客来衬托过夜旅馆的美,将特色的按摩服务与印度推拿做对比。一路用细微观察到的事物来诠释旅途的有趣之处,哪怕是很无聊的一段记忆,阅读后却会发现,真实的旅途就是这般,并非每天都会遇到新鲜事,而是放空的状态居多。整本书没有攻略的实用性,也没有文学作品该有的敬畏感,却将共情拿捏得十分到位。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尽管生活让我们很难有时间或心情去翻开一本旅行指南或美学杂志,而作者结合自己艺术生的特长,用多图少字的方式,将旅游体会这种私密性的东西,独立开发并曝光在所有读者眼前,阅读这本书就如同观看一场画展。你会发现斯里兰卡的海浪不是夏日滑板的拍档,印度街边奔跑的孩童有一部分已失去童真。这些既真实又新颖的点,真让人想跟着作者,带上一部相机、一本《樱桃之书》去开启自己的体验之旅。书的 ,作者鼓励大家应该通过旅行,遇见从未所见,继续梦未所梦。如果有这么一点冲动想要去书中某个场景看看,那就太好了。这仿佛不是一种召唤,而是一种指引。每一本我看过的书,都会通过文字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樱桃之书》单说游记的范畴,已经从文字拓宽到了艺术,将一本书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后,又告诉所有读者要自己去旅行和发现,不是随意跟风模仿谁的步伐,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却远比我们懂得的要更加迷茫,正因迷茫才激起了探索的欲望。就像吃了一颗甜樱桃后,会迫切地想知道下一颗樱桃是否还这么甜一样。原以为书名只是随意捏造,谁成想,之所以会不理解作者,只是没有习惯左手与右手结合罢了。值得一提的是,厚厚一本书,字的大小恰到好处,让人有研读的意味,可久了便乏了,所以作者做了大部分的留白来避免这个视觉感官的疲劳感。如果你对本书有了兴趣,不妨一看。
作者:杨昌溢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1
本文选自《ONTHEWAY》第29期
文/深铁运营高琨
推荐阅读
有颜·有钱·有故事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weis.com/ythx/45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