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花絮 >> 车厘子疯抢的背后,是洋产品天价崩塌的开始
图|一种洋樱桃
要方向,找佐一。
(文章字数字,阅读时间 分钟,文章略长,耐心阅读有惊喜。)
这几天,被车厘子刷屏了。
小区群,朋友圈,在一片食用过渡的跑肚拉稀中拼单、疯抢,提前实现了车厘子自由,和马桶自由。
什么东西会被疯抢?
年初的时候,口罩被疯抢,那是因为关乎生命安全。
超市里的大米、白面被疯抢,那是因为关乎生命的存续。
而这次,跟它们都不一样,它仅仅是因为降价了。
因为降价被抢,说明它之前很贵。
物以稀为贵。
稀有的东西分两种,一种是从物种上频临灭绝,不可再生,比如大熊猫。还有一种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比如名牌包包、钻石、上市公司新股等等。
但是,单纯稀有的东西并不会被疯抢,大家很容易把自己的欲望压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只有当原本高不可攀的东西价格大幅度下探,下探到触手可及位置的时候,压抑的欲望才会喷薄而出。
比如特斯拉毛豆3国产之后价格下探,遭到疯抢;路易威登专柜打折,外面排起长龙;苹果手机突然降价,网络掀起热潮。
换句话说,车厘子就是水果界的路易威登,水果界的特斯拉,水果界的苹果手机。
车厘子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吗?并没有。
这不过是洋樱桃的音译叫法而已,类似于村头的狗剩进了城改名gousheng一样,是一种营销手法。
车厘子原本就很贵吗?并没有。
无论从产量、技术含量、食用价值,并不具备 品的特点,就是因为离得远,就硬生生卖出了 品的价格。
老家离得远就真的可以更高贵吗?
同样漂洋过海来的牛肉,在超市19元/斤了。
种樱桃比养牛更复杂吗?并没有。
所以这次车厘子的降价,并不完全是因为检查出了新冠阳性,而是价值泡沫被提前戳破了。
原本仅仅是洋人的土特产,为什么到了国内可以卖的更贵?因为它是权威。
是谁制造了它高高在上的形象?
因为我们被营销了。
这种营销分三个步骤。
步,抹掉原有的价值判断。
人的价值判断,来源于认知,而人的认知,一部分与生俱来的文化本能,另一部分是后天的潜移默化。
比如说,我们的文化本能是五谷养人,可现在变成了牛奶健康。
比方说,我们的文化本能是喝开水、吃熟食,结果现在去贵的餐厅都先问你几分生。
这就是因为原本的价值判断被抹掉了。
通过什么什么手法?通过教育。
第二步,就是价值替代。
当我们在看一则广告,或者看某部电影,甚至某个品牌的画像有所触动,无形中你就是在被教育。
课本中无所不能的爱迪生,一脸正义感的美国队长, 品牌海报中高贵的洋模特,广告里“老外都说好”的台词,这一切榜样都在向你灌输一个概念,就是外来的才是好的。
当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抹掉之后,新的价值才更容易趁虚而入。
所以,老外穿什么,我们就穿什么,老外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老外推崇什么,我们也煞有介事的照猫画虎。
经过前两步的经营,很自然就到了第三步价值割裂。
进口的,就是高级的,是神圣的,本土的,就是腐朽的,是落后的,割裂后的价值,就会导致极度的自卑感,自己凭本事做出成绩,只有得到洋人的夸赞,才能心安理得。
这种自卑感,才会让原本就是几块钱一斤的樱桃敢卖上百块一斤。
老子说,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种人为伪造出来的价值,显然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虚构的价值泡沫,在一个又一个被刺破。
还有哪些进口产品价格下跌了?
进口牛肉,进口汽车,进口人才,进口语言,进口文化……
是他们心甘情愿降价吗?并不是。
如果有选择,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割肉。
是因为大国崛起了。
大国的崛起,首先是意识的解蔽,不再盲目崇外。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一旦人们进行公平的对比,权威笼罩下的迷信将不治而愈。
进口牛肉价格早已露出真相;纯进口汽车价格支撑受到挑战;洋外教的劣迹得到广泛警惕;英语在不久的将来可有可无;最重要的是灯塔国的普世价值观全线破产,好莱坞大片,三古文明伪史等等。
这是一种大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处在一种返璞归真的历史时刻。
那会有朋友会问,既然这些东西已经大势已去,人们为什么还会疯抢?还会继续对浑身体毛体味的老外投怀送抱?
这是因为,文化层面的影响,有滞后性。现在的疯抢,是大家回归理智前 狂欢,算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慰藉。
对于洋产品价值的清洗,才刚刚开始。那些还没被波及到的行业:服装、化妆品、名表……将是下一个车厘子,从业者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我是佐一,要方向,找佐一。
历史文章
谁会成为中国服装界的张伯礼
割肉式清库存,还要持续多久
走秀,服装界被撕下的 一块遮羞布
探索销售本源
咨询佐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商业咨询师佐一你好棒哦!认真阅读了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