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樱桃 >> 樱桃种类 >> 车厘子自由了,草莓呢
作者
NFC创意部
随着车厘子的滑跪,是时候让新的水果“上位”了。
与价格一同腰斩的还有车厘子与财务自由绑定的命运,降价后的它正告别过去的社交价值,渐隐去中产代言人的色彩。中产们觉得它不“凡”了,打工人觉得自己又行了。
水果凡尔赛时代就此终结了吗?
且慢,中产水果的另一员大将——草莓——还在下凡的边缘试探。
在社交软件上输入“草莓”,“草莓花束”会出现在靠前的关联词条中,它作为恋爱的神助攻被人们反复搜索。也只有车厘子、草莓能享受从水果到社交硬通货的跨越式待遇,发挥着彰显身份或是示爱的作用。
人们消费草莓甚至带着某种诗意,用它来命名音乐节,想要继承它“春天、浪漫、爱”的特质,一脚踏到形而上。
诚然,随着水果从农产品向商品转型,草莓的附加价值渐长,但它的贵族气质并不全然是流通环节打造出的“人设”,它的金贵,还必须从上游环节说起。
01
大棚里的秘密
在中国,草莓的本土化经历了漂洋过海的旅程。
年,俄罗斯侨民将人工种植草莓从莫斯科引入中国,此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推广种植。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从国外大量引进草莓品种。
东方人对这种水果尤其钟爱,这使草莓栽培中心从欧洲逐渐转移到亚洲,而中国又是亚洲的主产区。截至年,中国草莓种植面积约.97千公顷,产量达.03万吨,均居世界 。
中国十大草莓基地之一——辽宁省丹东市内一处草莓种植大棚
这个数字反映出的不仅是消费市场的扩大,更有技术方面的进步。
在种植、运输、储存等过程中,草莓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这也直接决定了它的“贵族”属性。人类步入技术社会后,才发展出一套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标准化。
从上游环节开始,推行标准化种植,包装、配送、销售多个环节层层把关,耗损不断降低,草莓才能以好吃不贵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草莓标准化走在前列的地方位于南京,在百果园南京金色庄园草莓基地,有着亩种满草莓的大棚和一座草莓超级加工厂。
草莓加工厂内部,工作人员正在挑选优质草莓
作为金色庄园的技术主管,姚淑伟正处于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12月起到过年前的草莓结果期,往往需要好一阵忙活。
姚淑伟的大棚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那些不时转动的摄像头,它们24小时监控着草莓的结果量和成熟情况,姚淑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上的app进行查看。
园内布有许多小型气象站,会将温度、日照时长等气象数据上传到云,姚淑伟每天起床的 件事,就是查看这些数据。草莓在结果期需要日均12-14小时的光照,多雨的时节,她会根据app上显示的日照时长进行补光。物联网设备收集来的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也将决定是否需要开棚通风。
除了姚淑伟,还有来自全国各农业学校的16名技术人员在金色庄园扎根,一待就是3年。
他们在实验棚做了各种草莓苗和种植方式的对照试验,收集的数据越多,在时间的验证下,规范和标准才更有说服力。对他们来说,技术赋能草莓种植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品质与效率,还在于降低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
在3年前,种过几年草莓的农户对于技术员并不完全信任,在草莓苗出现异常的时候,常会“病急乱投医”自作主张。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品质没有保障,而娇贵的草莓往往经不起试错成本。而基于华为云ModelArts训练的农作物病虫害AI模型,“耘眼”app可以做到拍照即识别病虫害类别并给出植保建议,让种植户受益良多。
02
到云上去
“就这?”
这是一些人 次吃草莓的反应,本以为它和中产生活一样甜美多汁,真正入口了却只有失望。
事实上,不是草莓不好吃,更可能的情况是,本身好吃的草莓,在中间环节流失了风味。
如前文所说,由于草莓本身的种植难度,从选种到栽培都需要多加小心,任何一个流程的差池都有可能让草莓“没了那味”。
推行育苗、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进行标准化种植,目的就在于建立一种全程可追溯的统一体系,提高种植流程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做到颗颗精品。
另一方面,市面上草莓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与未形成统一的质检、包装、运输标准紧密相关。
过往依靠人力判断的质检,总免不了漏网之鱼。作为一种保鲜度极低的水果,草莓很容易在不达标的运输环境中腐烂。如果想要召回问题产品,也缺乏一种科学的溯源机制。
如何解决流通环节的这些问题?
答案还是技术。
借助云技术,不仅能形成更高效 的判断,还能打通各环节的信息壁垒,减少成本与误差。
草莓超级工厂为农户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
草莓成熟季,农户会一早将自己刚采集的草莓送达基地,个头大小、甜度、硬度检验合格并分级后,草莓会称重进入工厂。每框草莓都有自己的编号,这些数据同步上云,意味着草莓建立了一张电子身份证,它不再是面目模糊的农产品,作为商品,我们能够更好地辨认它、判断它,从而选择它。
急冻、分装,一顿争分夺秒的流水线操作之后,打包完成的草莓将通过专车运往各城市的仓库。虽然时间紧张,但车速依然要严格控制在70KM以内,避免磕碰。草莓的位置信息也可以在云上同步给工厂、仓库,为后续的工作做准备。
03
变革的起点
草莓在车里不能待太久,同样,它在商家的库房里也不宜久留。
库存压力一直是草莓零售商的 难题,卖不出去的草莓只能烂掉,这是商家多年来的无奈。从本质上说,问题在于供应链与需求端的对接准度不够。
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逐渐接管人类经验的时代,大数据预测需求量,再根据需求要货,已形成一套新的供需模式。
同时,种植端数据也可以帮助运营中心预判产量,从而 设计营销活动,减少滞销现象。而从长期效益来看,这将形成买、卖、农三方受益的良好生态。
不要小看这些变化,现代化水果流通体系开启的密码,就在其中。
云与AI技术在草莓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显示出一种可复制性,不止是水果,这种模式在整个农业领域都具有借鉴价值。
智慧农业的“智慧”,就在于技术集约带来的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与决策的智能化。
姚淑伟棚内的感知设备不仅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能结合数据指导 调节,这与作物质量直接相关。而系统 预测销售量的功能,则能实现采销协同、上下游联动,顾客可以吃到新鲜的草莓,店铺也省去库存的压力。
数据是基础,决策是关键,而从生产到流通全链路的切实改变,才是每个普通人能感受到的科技温度。不用终日操劳的农户,免去库存压力的商家,拥有更好消费体验的顾客,面向更好生态的飞轮效应会从这些细小的支点开始转动。
可以预见,在未来,其它农作物也可以通过这条更顺畅的路,快速而 地到达每个家庭的餐桌上。
华为云与百果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展开积极合作,用科技让农业变得更“聪明”,显示出中国农业内在逻辑的改变。农业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被科技有力地粘合在一起。
这场变革已经从一颗小小的草莓身上开始了。
”吃定你了!”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庚南星
策划
胡万程
统筹
蒙洁华
排版
粟静姗
投稿、投简历:newmedia
nfcmag.